写方案网 > 学生范文 > 读后感 >

国富论感悟100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2

当读了这本书的速读之后,我了解了很多很多,就是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这本书十分微妙地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并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作者,而是经过大量的调查实践论证分析,所以,我们在少年阶段必须要珍惜时间,抓好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学习专业做辅助。

1、分工合作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在开始就讲了分工,所以读了这本书之后,对劳动分工的印象比较深。劳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在社会中感受非常深刻。针对分工的好处,我认为工作时间会缩短很多,工作效率也便提高了,还可以扩大影响力,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懂得分工合作,取别人的长处来补充自己,这样才能在以后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立足。

2、劳动价值

我认为这本书比较受重视的还有劳动价值,在这里作者基本阐明了资本家和工人自己的劳动关系就是吸收工人身体里面的体力,当工人自己的创造的价值和他们的劳动所得持平或者低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时候,资本家肯定会裁员,作者把这种劳动关系理解成衡量一切商品的尺度,这也最贴切不过了。

3、三个阶级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人一般分为三个阶级,工人阶级,地主阶级,资本家,他们构成了工业时代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劳动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润,地主的收入——地租,三个阶级是一个生产力统一的整体里面肯定是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首先资本家雇佣工人都想减少劳动价格,加大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但是工人希望标准的工作时间和丰厚的利润,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地租的相互磋商,这看似是独立的整体无形中有了矛盾。

4、资本、劳动生产和再生产

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生产价值来积累自己的资本,加上劳动用的土地,工厂,机器等等,这个资本就叫固定资本,有类资本有野心的资本家还会“侵略”更多的资本,就这样循环往复,只有不断的生产,来吸收资本。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3

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供给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原因,也就是说劳动供给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数量的多少的原因。斯密说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生产力,一个就是从事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的比例。相对这两点,第一点的影响更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礼貌未开化的种族中,人民有时候必须抛弃或者杀死其中的老弱病残,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在许多礼貌开化的社会中,总是有许多从事无用的劳动的人,比如古代的官员和军队!

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生产的商品大大增加。这要归因于三种情景:第一,每一个工人只从事一种工作,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第二,节俭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第三,发明了一些机器,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那造成分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在人类族群内部是禁止偷盗和抢劫,所以某个人想要获得某种物品仅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我劳动获得,一种经过交换获得。在族群内,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比如善于制造弓矢的人发现自我专心制作弓矢比自我去打猎更有利;比如善于造房的人发现自我专心造房比种田更有利,于是他们就是专心从事某种劳动了,分工就产生了。交换引起了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本事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因为市场太小,劳动者无法用他们自我消费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来随意换得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最先开化的种族都是在河流附近,因为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相对来说,水运对于陆运有天然的优势:第一,水运风险较低,陆运要经过野蛮民族的领地,危险较大;第二,成本相对较低,经过水运需要的人数和交通工具较少。所以由于水运的好处巨大,工艺和产生的改良出此刻水运便利的地方就理所当然,这样改良要很久才会传到内陆地区。

当劳动分工完全确立后,一个人自我的劳动只需要很小部分就能够满足自我的需求。他必须拿着自我用不完的劳动产品来换取其他人的劳动产品。在交换的过程中,有一些物品得到所有的人的公认,能够换取所有的劳动产品。在这期间,有贝壳、糖很多的物品充当了这个主角,可是最终都被金属所代替。这是因为金属易于保存,易于分割。于是金属货币就这样产生了。

一个人是贫还是富,依照他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决定。商品的价值分为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任何商品的真实价格就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得或者支配的劳动量,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是尺度。世间所有财富,最初都是用劳动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虽然劳动是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可是商品的价值通常并不是用劳动去衡量的,而是经过商品的名义价格去衡量的。通常而言,劳动也像商品一样有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必须数量的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谓名义价格就是必须数量货币。劳动者的贫与富,不是与劳动的名义价格成比例,而是与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劳动的真实价格,一年一年的来说货币更容易体现。一个世纪来说谷物更容易体现。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之前,劳动是决定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主要标准。比如,两个小时劳动才能获得的物品的直接必定两倍于一个小时就能获得的物品。如果要让资本投入生产,必须给其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资本利润),这个时候资本也参与了劳动产物的分配,资本的利润与资本的规模有关。土地私有化之后,地主会要求土地上所有的产物中的一部分会自我(也就是地租),这个时候地租也参与劳动产物的分配。劳动不仅仅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劳动那一部分的价值,并且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地租和利润的那部分价值。分开来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这个是那个部分全数或者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商品价格,比如由这三个部分构成,并且财富就是以这三种方式在不一样的国民之间分配。一国财富的劳动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还是逐年减少要取决于工资,利润以及地租是以怎样样的比例在国民间分配。

商品的自然价格就是一种商品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品就是按自然价格出售的。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通常卖出的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市场价格。市场上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称为有效需求者,他们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使得商品的出售可能实现。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够满足这种商品的有效需求,那种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就不能得到他们所需求的数量,他们当中有些人,宁愿支付高价格也不愿意得不到商品。于是竞争便在有效需求者之间发现,市场价格高于自然价格,价格上升程度大小,要看货品的缺乏程度和竞争者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的大小。反之,如果市场上的供售量超过了这种有效需求,这种商品就不能全部卖给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其中的一部分必须卖给出价较低的人,市场价格于是低于自然价格。下降程度的大小,要看卖方怎样急于要把商品卖出,易腐败的物品比耐久性商品在卖方之间竞争更大。市场价格虽然能长期高于自然价格,可是却不能长期低于自然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自然价格,必然是工资,利润或者地租中某一方或全部都不能到达自然率。这样这三方肯定抽掉

一部分,使商品数量接近有效需要量,向自然价格靠近。自然竞争的市场价格一般都是卖方能承受的最低价格,垄断的市场价格都是有效需求者能承受的最高价格。

关于劳动工资和利润,如果一个人经过劳动不能获取养活自我,那他必须经过坑蒙拐骗来获取他活下去的必需品。所以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必须要让劳动者能养活全家人。最高工资不是出现最富裕的社会,而是出此刻最快富裕的社会,也就财富增加最快的社会。在不断提高的社会资本具有较低的利润,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工资;在财富停滞的社会资本具有较高的利润,较低的工资;在即将衰退的社会,资本具有最高的利润,最低的工资。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4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5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尽管时代不一样,尽管社会背景不一样,可是书中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三方面的贡献在如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值得借鉴的,异常是我们此刻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城市发展的商业力量带动农村的发展。第一,农村由于地域的局限,市场远没有城市广阔,可是农村的原料和气候条件却比农村好。所以两者能够优势互补,利用城市的市场、技术和交通运输方式,利用农村充足质优的原料和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城乡一体化。

第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落叶归根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在城市获得财富后的居民在年迈时都会在乡间购置土地,异常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比较而言,农村的环境则更适宜养老居住。异常在近几年,不仅仅城市房价涨了,乡间的房价也涨了。企业期望在农村投资建房获取利润,这一方面会带动房价的攀升,另一方面也是在经过投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事,政府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加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引进工业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再辅之农村的特点,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富论》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于其预见性,书中很多经济学的理念和观点都能与实践相结合,都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是,实践的不断发展又要求我们要不断突破理论而创新不断追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二)对外贸易的公平性

采取高关税或绝对禁止的手段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实行限制,在必须程度上或许能够保护本国的产业,可是长久下去则是对本国产业的一种“溺爱”。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闭关锁国只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企业本身自主创新本事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可是我们企业仍要坚持迎难而上,坚持屹立于世界市场之中。对外贸易需要公平性,需要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的同时也需要必须的市场机制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的制定需要贴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运用些非正当的手段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此时我们就需要毫不保留的运用市场规则保护自身利益,不能向霸权主义妥协。

“每一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我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诚然他所研究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的确,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是,经济的全球化已经与旧时代的地区分散不一样了,旧时代的经济是经济发展势头好时就合作愉快,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全体经济参与者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孤立谁,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经济发展,都会有损自身的利益。

初读《国富论》时觉得它晦涩难懂,可是越读越起劲,可惜的是到了书的后半部分自我只是略读了一次,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仔细阅读,想必也少了许多新的感悟。有一个讲师曾说他已经读了《国富论》好几遍了,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这本书还是要继续捧在手心,细嚼慢咽。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6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尽管时代不一样,尽管社会背景不一样,可是书中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三方面的贡献在如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值得借鉴的,异常是我们此刻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城市发展的商业力量带动农村的发展。第一,农村由于地域的局限,市场远没有城市广阔,可是农村的原料和气候条件却比农村好。所以两者能够优势互补,利用城市的市场、技术和交通运输方式,利用农村充足质优的原料和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城乡一体化。

第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落叶归根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在城市获得财富后的居民在年迈时都会在乡间购置土地,异常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比较而言,农村的环境则更适宜养老居住。异常在近几年,不仅仅城市房价涨了,乡间的房价也涨了。企业期望在农村投资建房获取利润,这一方面会带动房价的攀升,另一方面也是在经过投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事,政府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加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引进工业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再辅之农村的特点,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富论》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于其预见性,书中很多经济学的理念和观点都能与实践相结合,都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是,实践的不断发展又要求我们要不断突破理论而创新不断追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二)对外贸易的公平性

采取高关税或绝对禁止的手段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实行限制,在必须程度上或许能够保护本国的产业,可是长久下去则是对本国产业的一种“溺爱”。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闭关锁国只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企业本身自主创新本事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可是我们企业仍要坚持迎难而上,坚持屹立于世界市场之中。对外贸易需要公平性,需要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的同时也需要必须的市场机制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的制定需要贴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运用些非正当的手段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此时我们就需要毫不保留的运用市场规则保护自身利益,不能向霸权主义妥协。

“每一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我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诚然他所研究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的确,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是,经济的全球化已经与旧时代的地区分散不一样了,旧时代的经济是经济发展势头好时就合作愉快,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全体经济参与者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孤立谁,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经济发展,都会有损自身的利益。

初读《国富论》时觉得它晦涩难懂,可是越读越起劲,可惜的是到了书的后半部分自我只是略读了一次,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仔细阅读,想必也少了许多新的感悟。有一个讲师曾说他已经读了《国富论》好几遍了,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这本书还是要继续捧在手心,细嚼慢咽。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7

有位名人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就这本书中所涉及的内容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我对斯密提出的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表示赞同。自然权利是自然秩序赋予我们的权利,而自然自由作为一种经济自由,则是自然权利的一部分,为人们所享有。自然,是《国富论》中倡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亚当·斯密将自由理解为完全自由,这是不对了,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里的自由也应该理解为相对自由,这也是今天在中国倡导发展的经济理念,当然,这是后话了。其次,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还有平等观念。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始终把公平,平等,平等对待作为理想。他解释道:“两个性格极不相同的两个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医生,他们的差异,不是起因于天性,而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他关于平等观的思想是超越了几个世纪,与当代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相呼应,我想这大概就是伟人的独特之处,他们永远快于时代的步伐,他们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同时,让我不禁感叹,思想是自由的,只要你敢想,亚当在那个黑暗的,被宗教思想所控制的时代都敢想公平自由,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另外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并没有把追逐个人利欲的行为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他不仅承认出于同情、仁爱动机的行为具有商业价值,而且也认为出于自利动机的行为同样具有道德价值。他重申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能够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商业的本质中也有道德的基础,会对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起到促进作用。我认为他的这种思想恰恰与“无奸不商”的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符合我国的一句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由此可见《国富论》不仅仅是一本只供商人获得利息的指南,它还是一本具有思想内涵的书籍,在给予人经济学领域知识的同时,还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达到优劣互补的效果,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中市场经济中所涉及的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效益经济、服务经济、网络经济、开放经济等内容都能在《国富论》中找到源头。由此可见,一本著作的影响之大,影响之广,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8

一次听说《国富论》,是在初中历史课上。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思想启蒙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发生,使用蒸汽动力机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厂正在逐步替代手工工厂,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流行一时的商业体系限制政策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处于幼年状态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国家职能理论等根基着手,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构建一个全新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富论》便诞生于这一重要时期。它被认为是一部奠定了现代经济研究基础的伟大著作,备受不同流派学者的推崇,当时的英国政府官员甚至以自称“斯密的弟子”为荣。看到这本书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我不禁萌生出了想要亲自拜读一遍的想法,可是当我在图书馆找到它时,我却打了退堂鼓,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我国目前的初高中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并不允许我拿出大量时间来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我只好先将这个想法搁置一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经是一名积极向党支部靠拢的大三学生了。恰逢学校推行“读一百本经典”活动,加之寒假也没什么事,我抓住这次机会将《国富论》细细读了一遍。《国富论》这本书系统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书中总结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其经济思想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利己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完善了整个社会的福利;二是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对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作了分析、比较和批判。考察了不正确的政策主张和学说怎样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实际上进一步论证了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必要性。亚当•斯密发现的经济规律如同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其“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原理就是经济学领域的“牛顿定律”,可以说,它是支撑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9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但是,斯密在天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只是用他的某个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

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可见,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感悟100字篇10

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供给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原因,也就是说劳动供给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数量的多少的原因。斯密说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生产力,一个就是从事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的比例。相对这两点,第一点的影响更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礼貌未开化的种族中,人民有时候必须抛弃或者杀死其中的老弱病残,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在许多礼貌开化的社会中,总是有许多从事无用的劳动的人,比如古代的官员和军队!

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生产的商品大大增加。这要归因于三种情景:第一,每一个工人只从事一种工作,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第二,节俭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第三,发明了一些机器,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那造成分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在人类族群内部是禁止偷盗和抢劫,所以某个人想要获得某种物品仅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我劳动获得,一种经过交换获得。在族群内,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比如善于制造弓矢的人发现自我专心制作弓矢比自我去打猎更有利;比如善于造房的人发现自我专心造房比种田更有利,于是他们就是专心从事某种劳动了,分工就产生了。交换引起了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本事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因为市场太小,劳动者无法用他们自我消费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来随意换得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最先开化的种族都是在河流附近,因为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相对来说,水运对于陆运有天然的优势:第一,水运风险较低,陆运要经过野蛮民族的领地,危险较大;第二,成本相对较低,经过水运需要的人数和交通工具较少。所以由于水运的好处巨大,工艺和产生的改良出此刻水运便利的地方就理所当然,这样改良要很久才会传到内陆地区。

当劳动分工完全确立后,一个人自我的劳动只需要很小部分就能够满足自我的需求。他必须拿着自我用不完的劳动产品来换取其他人的劳动产品。在交换的过程中,有一些物品得到所有的人的公认,能够换取所有的劳动产品。在这期间,有贝壳、糖很多的物品充当了这个主角,可是最终都被金属所代替。这是因为金属易于保存,易于分割。于是金属货币就这样产生了。

一个人是贫还是富,依照他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决定。商品的价值分为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任何商品的真实价格就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得或者支配的劳动量,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是尺度。世间所有财富,最初都是用劳动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虽然劳动是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可是商品的价值通常并不是用劳动去衡量的,而是经过商品的名义价格去衡量的。通常而言,劳动也像商品一样有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必须数量的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谓名义价格就是必须数量货币。劳动者的贫与富,不是与劳动的名义价格成比例,而是与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劳动的真实价格,一年一年的来说货币更容易体现。一个世纪来说谷物更容易体现。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之前,劳动是决定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主要标准。比如,两个小时劳动才能获得的物品的直接必定两倍于一个小时就能获得的物品。如果要让资本投入生产,必须给其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资本利润),这个时候资本也参与了劳动产物的分配,资本的利润与资本的规模有关。土地私有化之后,地主会要求土地上所有的产物中的一部分会自我(也就是地租),这个时候地租也参与劳动产物的分配。劳动不仅仅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劳动那一部分的价值,并且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地租和利润的那部分价值。分开来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这个是那个部分全数或者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商品价格,比如由这三个部分构成,并且财富就是以这三种方式在不一样的国民之间分配。一国财富的劳动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还是逐年减少要取决于工资,利润以及地租是以怎样样的比例在国民间分配。

商品的自然价格就是一种商品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品就是按自然价格出售的。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通常卖出的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市场价格。市场上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称为有效需求者,他们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使得商品的出售可能实现。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够满足这种商品的有效需求,那种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就不能得到他们所需求的数量,他们当中有些人,宁愿支付高价格也不愿意得不到商品。于是竞争便在有效需求者之间发现,市场价格高于自然价格,价格上升程度大小,要看货品的缺乏程度和竞争者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的大小。反之,如果市场上的供售量超过了这种有效需求,这种商品就不能全部卖给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其中的一部分必须卖给出价较低的人,市场价格于是低于自然价格。下降程度的大小,要看卖方怎样急于要把商品卖出,易腐败的物品比耐久性商品在卖方之间竞争更大。市场价格虽然能长期高于自然价格,可是却不能长期低于自然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自然价格,必然是工资,利润或者地租中某一方或全部都不能到达自然率。这样这三方肯定抽掉

一部分,使商品数量接近有效需要量,向自然价格靠近。自然竞争的市场价格一般都是卖方能承受的最低价格,垄断的市场价格都是有效需求者能承受的最高价格。

关于劳动工资和利润,如果一个人经过劳动不能获取养活自我,那他必须经过坑蒙拐骗来获取他活下去的必需品。所以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必须要让劳动者能养活全家人。最高工资不是出现最富裕的社会,而是出此刻最快富裕的社会,也就财富增加最快的社会。在不断提高的社会资本具有较低的利润,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工资;在财富停滞的社会资本具有较高的利润,较低的工资;在即将衰退的社会,资本具有最高的利润,最低的工资。

2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