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猫读书笔记
读猫读书笔记篇1
曾在小学里学过老舍的《猫》。前段时间,又学习了郑振铎的《猫》。老舍的文章,赞美了猫的可爱温顺,表达了自己对猫的极度喜爱,郑振铎却是在自己的文章里表达了对花白猫的忏悔。
郑振铎家养过三只猫。第一只猫温顺可爱,活泼动人,深受喜爱,却无故病亡,好一段时间作者不养猫。第二只猫相比第一只猫更秀丽,更活泼,却被无良的路人捡走,自此,作者就不养猫。第三只花白猫是在自家门口所捡,丑陋懒惰又不活泼,却被作者间接打死,从此,作者再不养猫。
在此,我们替花白猫感到悲哀,无法辩诉,含冤而死。回过头来,看看此刻的社会。有多少次出现过虐待动物事件?那些被虐待的动物们面目全非,现场惨不忍睹。郑振铎先生因为一时失误害死了花白猫而自责了一辈子。那些虐待动物的你们,良心何在?就因为生活不如意而把气撒在动物身上吗?你们就没有一丝愧疚吗?虐待动物的你们,明白你们的行为叫什么吗?叫做心理变态!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些虐待动物的人们阿,醒醒吧。不要让你们那黑了的良心继续伤害无辜可怜的小动物们了!
读猫读书笔记篇2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深感痛快,这痛快之因有三。一,佩服鲁迅先生讽刺人的手段与方法,他从不直接讽刺,而是巧妙地利用被讽刺者说过的话(我不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就不详细解释这一点了)。二,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简洁明了,又不乏趣味。三,感到鲁迅先生是个立场鲜明的人。
我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感兴趣,因为他的文章中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隐鼠,文笔十分简练,墨猴的动态却尽显眼前,好像它就刚“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似的。隐鼠也十分乖巧,“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隐鼠的活泼可爱就为下文鲁迅得知它被猫吃去了的“愤怒而且悲哀”作了铺垫,为他的“仇猫”作了很好的解释。
鲁迅先生仇猫,他在文中清楚地列举了三个原因。一,猫的性情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总有一副媚态。三,它吃了鲁迅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文字精练,论点论据俱全,立场鲜明,一目了然。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要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鲁迅先生那精练的文笔,有趣的传说和风趣的语言将带领我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
读猫读书笔记篇3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有力地鞭挞了假、恶、丑,宣扬了真、善、美,体现出了他大憎大爱,爱憎分明的情怀。《狗·猫·鼠》就是这部散文集里的一篇佳作。
作者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并总结了猫的几点罪行: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嗥叫时,令人心烦;它吃了作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作者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而且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从而表述了作者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嗷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其实作者阐述的不喜欢猫的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鲁迅先生富有讽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爱憎分明的胸怀,因此他才能毅然扔下笔,弃医从文,他才知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由此看来,爱憎分明,可以说是立世之道,时代发展的源泉,是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学习的。
爱憎分明,需要从现在做起。面对躺在车轮下的“小悦悦”无人救起,面对连撞数人并害怕伤者不死又连捅八刀的药家鑫,面对无人敢搀扶的老人,面对失踪数天、编造被拐谎言的18岁女孩,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也许,我们的世界正是缺少了爱憎分明,才会酿成一场场悲剧、骗局。“智者明辨是非”、“不宜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以科学的知识和丰富的经历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该做的事尽量做好,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明辨是与非,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持原则,做出正确选择。
爱憎分明,立世之道。时代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高举起青春旗帜,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大爱大憎,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读猫读书笔记篇4
《猫狗鼠》——在这篇文章里,鲁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 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 才吃下去; 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到的猎物, 中篇小说 《阿 Q 正传》 回忆性散文集 , 《朝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 1881 年 9 月 25 日,鲁迅先生诞生在 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 但我对猫是不 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 会产生好感的, 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 才, 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 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 人.12 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 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 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 15 岁那年病 的人.
猫狗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 了鲁迅的隐鼠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 《朝花夕拾》 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 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读猫读书笔记篇5
读了郑振铎的《猫》之后很有感触。
作者冤枉了那只小猫,使它抑郁而终。他充满愧疚之意,却不能挽回,不能去弥补。作者的心也是受到了极大的责备。我同情这只小猫,也同情作者,因为我明白被人冤枉的痛苦,而明白冤枉了别人却无法弥补时,是更痛苦的。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像狐假虎威,狐狸假借着老虎的权威,来震慑动物,甚至蒙骗了老虎,由此可见在权威面前,其他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这种现象不止处于人与动物之间,还存在于动物与动物之间。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君冤臣的事例,像曹操,在赤壁之战时,中了诸葛亮孔明的反间计而斩了蔡瑁、张允二人。斩后才醒悟过来,曹操是十分气愤,十分后悔。但为时已晚。再也没法弥补了。被斩的蔡瑁、张允就相当于弱势群体,而曹操无疑是个权威,在权威面前,弱势群体不能解释什么,更不能争辩什么。通常是被冤枉,所以,史上有很多为民平凡的故事。
对于弱势群体,我们更就应去关怀他们,而不就应去伤害他们。不管人还是动物,都是平等的。
对于做事来说更不能主观臆断,就应多动点脑子,事情也不要做的太绝,起码要留一丝余地,一道退路。
读猫读书笔记篇6
这天学了郑振铎的《猫》,感触很多。郑振铎先生因为冤屈了一只猫内心充满了自责,以至永不养猫。我呢,这样的事我就没有吗很多年前,有一个学生,写字很潦草,是我教育学生的反秒教材。有一天,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个性工整,我很奇怪,他不可能写这样的,必须是别人代写的。我生气了,就为他找人代写欺骗我。
把他叫到办公室,不容辩解,劈头盖脸的一顿狠批。最后,我让他写出深刻的检查,第二天交给我。
他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望见,两滴大大的泪流了下来。我的心不禁一颤,难道有什么不对吗一向到晚上,我都感觉我做错了什么。忍不住拨86.通了他家的电话。他妈妈告诉我,他回家后就开始做作业,而且个性认真。她问我,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昨日,我逼着他写了五遍,还没这天写的好呢。
我明白了,是我错怪了孩子阿!这一夜,我都睡好,我错怪了孩子,他该多么难过阿。第二天,早早的来到教室,我拿过他的作业,竟然比昨日写的还好。我说:“孩子们,我要向…..道歉”没等我说完他竟哽咽的说不出话:“老师,是我以前做的不好,今后我必须努力。”
孩子,你竟没有一句怨言吗这次真的是老师错了呀!
好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件事我就内疚。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他从大学寄来的贺卡。他说:“我的字此刻是最好的,我感谢你以前对我的严格要求。”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他在讽刺我了!
我拨通了他的电话:“你还生老师的气吗”他竟然很吃惊:“老师,你说什么呢”我说起了那次的事,他说,我没想到你能应对全班同学向我道歉,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不让你失望。
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让它成为我内心永久的阴影了。
这天,学了这篇课文,我对作者的情绪理解的更深刻,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读猫读书笔记篇7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几千年前,孔子错失子羽,因为以貌取人;几千年后,郑振铎错失小猫,因为以貌取猫。猫已不在,自责与愧疚却永久不会不见。聆听无言的猫语,感悟生命的真谛,这正是郑振铎透过《猫》传达出的呐喊。
本课共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带领学生通读文本,抓住描述对象的特征,抓取生动的细节描述,感知描述对象的形象。第二课时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或许小动物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大,讲这篇课文时课堂氛围十分好。我们30级4班本就是十分活跃的班级,这篇课文的课堂已经到达极度活跃的状态,我一向在担心课堂失控,还好学生们张弛有度。“芙蓉鸟案件”让我们每个人变身为名侦探柯南或者神探夏洛克,我们一齐分析这个案件的原委始末:
被害——爱妻的爱鸟(即文中的芙蓉鸟,学生为其拟定称呼)
嫌疑人——小臭猫(第一只猫名曰小雪球,第二只名曰小黄猫,第三只名曰小臭猫,猫名由学生根据文本资料自行拟定)
线索——凝望;嘴里仿佛吃着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真正的凶手——野猫
第二课时进行对主题的归纳。这起杯具悲从何来外在原因在于“我”的妄下断语,我的虐待和暴怒;内在原因在于这只小臭猫本身性情不讨喜,懒惰又忧郁,又做了“凝望”这样引人怀疑的不当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两点,其一,人与世界相处时,待人接物不能有偏见,应当公平公正;不能主观臆测,要客观平等;要有维护正义的社会职责心,要勇于制止不当行为。其二,人与自我相处时,要懂得完善自我、自我反省并正视自我,性格决定命运,那我们难道不能够透过改变性格来改变命运吗勿以貌取人,要博爱;勿偏见待人,要平等;勿主观断事,要民主、这些才是《猫》真正传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课文讲解戛然而止,抛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孩子们在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愣了一下,然后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答案之惊悚震惊到了一部分孩子,他们以为的猫的故事竟然只是作者虚构的小说。而当他们懂得这是一篇小说而不是散文时,再回过头去看这篇文章,自己也能发现文章内含太多太多的巧合与不合理之处,结局也确实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本文看似简单,没有晦涩的语言,也没有难懂的句子,实则主题庞大且多异。引导孩子思考并感悟人生,思考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才是讲解这篇课文真正需要做的,而我做的还不够,还没能带领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感知。语文教学对于语文老师,尤其是对于初涉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比如我而言,任重而道远。
读猫读书笔记篇8
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大家必须都见过猫,描述过猫,但是自从读了郑振铎笔下《猫》,我才明白猫的生命是那么简短,命运是那么悲惨。
三妹很喜欢猫,但是总养不活,她总共养过三只猫。猫死得一次比一次悲哀。没有一次幸存下来,经过了这些事,她们再也不养猫了。
三妹养的第一只猫十分可爱,花白的色彩,天真可爱!可惜,第一只猫因为不吃东西,一天一天地在消瘦,光泽的毛色变得污涩。最后营养不良死了,三妹十分悲哀。
第二只猫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它为主人抓过很多老鼠,大家都很喜欢它。突然,有一天它不见了,大家急得团团转。有人猜想:猫离家出走了,猫逃跑了。原先,它太活泼,早上去玩时,被人抓走了。每个人都在默默地悲哀。
第三只猫十分忧郁,可能因为它是捡来的。但是它一天比一天胖,整天蜷缩在那里,什么事也但是问。春天来了,它变得十分壮。但是三妹对它没有半点儿喜欢之情。因此,三妹养了两只小鸟。第二天,一只鸟死了,郑振铎一口咬定是那只猫干的,拿起木板把那只猫打跑了。第三天,郑振铎起床,望见一只黑猫叨走鸟。郑振铎发现自己错怪了那只猫,心中十分愧疚。两个月后,最后一只猫也死了。
郑振铎的良心受到了极大的谴责,他错怪了一只不会说话的动物,而且用的是自己的暴力,他感到无比悲哀。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第三只猫的悲哀,也让我明白了不能任凭一时的冲动,犯下永久不可改变的错误,要理解完事件,才能去解决。
读猫读书笔记篇9
这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郑振铎的《猫》。本文主要写“我”养的三只猫的故事。
“我”是三只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但不喜欢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杯具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杯具的制造者。郑锋爷爷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了真情实感,引起了读者共鸣,文章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只猫的故事。读完后,我顿觉悲伤。它小时就遭遗弃,身世可怜;好不容易被好心人收留,却并不受人喜欢;最后被主人冤枉,委屈致死。真是可怜!
我从中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自私、偏见和一时气愤加以处罚,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错,在心中留下永久的愧疚与悔恨。要明白:每种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各具魅力、卓尔不凡,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这只猫的性格也决定了它的命运。它懒惰、郁闷,与前两只小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虽说人与人性格不同,不应厌恶别人与你不一样的性格。可一人不喜欢没关系,两个人不喜欢也没什么,那么要是五个人,十个人呢?那就说明你的性格偏激了。所以,我也想对第三只猫说:“你就应懂得利用环境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而不就应懒惰。
其实人也一样。一个人没有价值的生存着是令人厌恶的,要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才会赢得生存的尊严!
读猫读书笔记篇10
比起其它著名的音乐剧,中国听众最熟悉的必须是《猫》。原因不在其它,而在于剧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俘获人心。很大一部分人会关注这首令人动容的歌曲,不管其它时候《猫》怎幺跳怎样舞怎样闹,演唱《回忆》的时候都是演员最深情、观众最感动的时刻,这也使得该剧更具有生命的意味和充满哲理的想象。
《回忆》这首歌是由剧中的主角魅力猫“格里泽贝拉”演唱的,这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肮脏的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这对她显然是一种奢望。在这个情景下,她演唱了这首《回忆》。在她唱完之后,猫儿们都被感动了,一致推选她升上天堂,全剧落下帷幕。从中我们就能够看出,这首歌在剧中所占的份量,能够说,它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高潮点,因为所有的猫对“格里泽贝拉”的看法都将在这首歌后发生改变,如果这首歌不感人,无疑就是全剧的失败。
除此以外,猫《剧》还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每一只猫都拥有着鲜明的个性。初看时我们可能会为之捧腹,但当最后老戒律伯告诉我们“猫其实和人86.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却再也笑不出来。我们在猫的世界中其实也看到我们人类的缩影。甚至发此刻猫的群落中,还闪耀着我们人类已经丧失了的完美情感和品质。从这个角度说,猫剧具有极大的教育好处。
更一般的说,猫剧的成功还在于它的可塑性。正因为猫是一部由意识流诗歌改变而成的,不具备基本剧情的音乐剧,它才给予了观众以更广袤的想像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他心目中与众不同的《猫》。孩子们眼中它可能是一出活泼的童话,老人的眼中它可能就是一首怀旧的《回忆》,而我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坚韧与不息。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从《猫》剧中感受到人性中最坚强不屈最充满期望的部分,像《回忆》中唱的一样:体会到快乐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