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1
张爱玲曾经说过: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 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我们不知道她是否在近三十年的晚年寂寞中感到了快乐,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路往回望再好月亮也不免有些悲凉。
这不仅仅是她的凄凉,也有她书中人物的凄凉。不论是《金锁记》中带着些许神经质的七巧,还是《倾城之恋》中的六小姐白流苏,都透着骨子里的凄凉。
一段恋情若能以“倾城”形容,是如何壮烈。张爱玲对女人的感叹“她的命运注定是一览无余了”流苏做了赌徒,她拿她后半生做了赌注,不仅仅流苏做了赌徒,张爱玲是了赌徒,我们也成了赌徒。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流苏但是在这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又知道呢?
时间的流逝全然为了证明爱的有始有终,世界的颠覆则成全了他和她的善始善终。传说中的佳人回眸,倾国倾城。流苏时常怀疑,香港的陷落完全为了她。一段男女之情里垫着一场战争和一个大城市的陷落,这是何等的豪阔,又是何等的肃杀。原来这就是——倾城之恋
故事到了该收尾的时候,生活却依然情不自禁的继续。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中被命运掷骰子般的掷到了一起,于那“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相对完美的结局,仅仅也是用光明的尾巴给苍凉加一些保护色,那骨子里苍凉是遮蔽不了的。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一揭却让我们看见了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迷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后来总归让你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
所谓言情,不过在将一场风花雪月的传奇。无情的言情。每个人都在追求什么,但真正的感情不存在,即使有那也是虚幻的,在世情与言情之间,多半让世情的虚无吞没了言情。爱恨离愁仅仅是一出演着演着忘了对白的悲喜剧。静默中说与别人听,赚了别人的叹息,忘记了自己的眼泪。回头看看本是无一物,何处若尘埃,脱不了的镜花雪月罢了。
《倾城之恋》从构思以及文章的行笔都具有无可挑剔的天然优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似乎着其中总 能够找到张爱玲笔下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子,完全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2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开篇介绍范柳塬的身世的时候,最后一句写得相当毒辣,说他年纪轻轻受了挫折,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这话如同红楼梦里面的判词,我心想张爱玲定会按照着这种浪子模式去写范柳塬。果真,一语成谶。范君作为英国归侨,自然是太太小姐们眼中的标准夫婿了,他身边莺莺燕燕环绕不绝,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尽管美女如云,环肥燕瘦范柳塬依旧是潇洒走一回。直到他遇到一个具有中国式娇羞如玉,低眉温柔的白流苏。
范柳塬遇到白流苏,一开始就知道她不堪的境遇,离过婚又死了前夫,在娘家无处容身走投无路下必须得找一个像他这样的钻石王老五绑一张长期饭票。尽管他知道她心里精刮的算盘,却从她的蹰踟和无奈中看到了自已无所适从的孤寂。所以,范柳塬说:“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塬谅现在的我”,范柳塬的身世相当畸零,我想这一刻他是看到了她的心吧,像勐然间看到自己一样,在厚厚的镜子面前,有同样的锐利面具,脆弱的矛盾的挣扎的无解的心,那是他自己,他知道那是他自己。
白流苏是这样看待范柳塬的,与她单独在一起时这样稳重,偏偏人前放肆,人后又是正人君子模样,这般心思,连她也摸不透。其实不是白流苏摸不透,而是她低估了范柳塬爱一个人的程度,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被张爱玲的判词给蒙了眼。范柳塬更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的满足。所以他向她说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幺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从这里开始,我不管张爱玲的笔锋有多荒凉,言词多冷清;不管白流苏是为了经济安全才接近范柳塬,还是柳塬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不管有多少的勾心斗角精明算计,无论怎样的逢场作戏装模作样,在爱情的世界无非是你煺我进,谁先动心谁先死罢了。至少那一刻,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我相信了范柳塬内心的颤抖,相信他在电话里说“我爱你”的真诚,相信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幺小,多幺小!可是我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的笃定。
因此我相信他们是真正的棋逢对手,见招拆招。我相信他能看穿她的轮廓亲吻她的奋勇,塬谅她曾经的无耻,和那些无法启齿的卑贱!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3
《倾城之恋》反应的是二十世纪叁十年代。上海。
祖上曾盛极一时、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苏嫁给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唐老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旧、死要面
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奔波于两家的同时,还要应对丈夫的风流新闻,心力交瘁。
经历夫妻冷战、一元纳妾、腹的孩也意外流产、协议回娘家、家人算计、自杀、离婚等等,流苏深感寒心。
偶遇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范柳塬,白流苏的种.种表现令范柳塬莫名心动。对白流苏念念不忘,于是俩人间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4
《倾城之恋》,一段传奇中的传奇。“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张爱玲以冷漠的笔调,写了两个自私的人精明的爱情斗争。一段倾城之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不是海誓山盟,不是惊天动地,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现实,给人内心特殊的触动。
白流苏,一个离了婚寄居在娘家的女人,在那个会受到道德谴责的时代,受着家人的白眼与嘲讽,急要离开这个地狱般的地方。白公馆,“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白流苏在这里耗费着她的青春,她知道,她要离开这里,她要一段婚姻来保证她的后半生。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富有的浪子,玩弄女人,纸醉金迷。他不相信爱情,但是,他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是渴望稳定的。
范柳原原是介绍给白流苏的七妹宝络的。在他们的初次见面时,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几支舞,使那些看不起流苏的女人们刮目相看,也使她们对她更 攻击犀利,但是她不在乎,甚至有胜利的愉悦。因为,“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
白流苏在介绍人徐太太的“帮助”下,来到了香港,开始这段倾城之恋。故事是在范柳原的一次次告白与白流苏的内心斗争中展开的。两个精明的人,互相算计着让自己处于被动的位置(——这里的“被动”应该是欲擒故纵的“被动”,实际上是主动)。范柳原,需要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女人;而白流苏,要的是一纸婚约,可以给她下半生安定的男人。“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让人听着假的很,而白流苏也是聪明的女人,不被这句话征服。一次两人散步,遇到了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靠在墙上,一眼看去,极高极高,望不见边。柳原看着她道:“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这苍凉的一段话,让我对范柳原另眼相看,他并不只是一个无情爱玩女人的人,在他的内心,还有一点对真爱的向往。这是一个对结局的惊人预言。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我懂得,我懂得。”流苏并非真懂,但她愿意试试看。
“跟你在一起我就喜欢做各种傻事。”男人为女人做不可能做的傻事,难道不是真情的流露?
一天月夜,柳原给流苏打电话,“我爱你。”就挂断了。流苏心跳的扑通扑通,握住了耳机,发了一会愣。才把耳机搁上去,又是铃声大作,“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柳原的解释是:“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自己做的了主似的。”“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奥,也许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流苏不等他说完,啪的一声把耳机掼下来,脸气的通红。我觉得范柳原讲的都很对。他是追求精神恋爱的,流苏也知道。流苏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依靠,她要的只是结婚。尽管我觉得流苏对范柳原有点感情了,那只是各取所需。
在两人的互相算计中,他们第一次接吻了,但是好像又是发生了无数次。在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们有过很多机会。然而两个精明的人谁都不肯冒失。可是范柳原就要去英国了,留下流苏在香港。而此时战争也爆发了,也催化了结局的到来。流苏一个人孤独无助地在战火纷飞中,还想到了柳原,不知道他的船有没有驶出港口,有没有被击沉。然而因为船无法驶出,范柳原顶着战火回来找她了,把她带到了所谓安全的浅水湾饭店。在死亡面前,在穿梭的子弹中求生,“那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停战后的香港,一片混乱,一片荒凉,一个灰色的世界。然而,却成全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白流苏做梦似的来到了那堵墙下,终于遇见了范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部可靠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范柳原也安下心来,他们成了一对平凡的夫妻。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大概就是如此吧。即使这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在死与生面前,他们只有彼此。
仰观当今,我们的爱情又还剩多少真情呢?也不过只是在金钱与权势上的选择,这些所谓的爱情,怎么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呢?我们需要的,正是一种抛开一切,只有彼此的信任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坚定,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永远。
张爱玲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了这一段倾城之恋。漫不经心地,“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说也罢!”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5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写于1943年的上海,这本书似乎和教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之所以写这本书的读后心得其实是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有,而现在的社会对于文学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视,让我觉得其实在看一些教条式的书籍后,应该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国文学之美。虽然,这是属于白话式的小说,但不可否认,张爱玲在人性上细腻与别出心裁的刻画与时代意义有其可读性,否则也不会造成一股风潮及许多人潜心的研究。从大学时期我就爱看张爱玲的书,并偶尔会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对我的确是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文学的欣赏与感动方面,而她对于人性(尤其是对女性)的深入分析,在当时也带给我不少的冲击。以下就这篇倾城之恋,它的创作背景作一简单介绍:张爱玲出生于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长在父权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那时候很多中国地区陷入战争的局面,可是上海没有,这时候的张爱玲就是在上海,远离这种战局,也让她有机会去回顾中国社会的父权真相,更使她有机会可以暂时避开父权的支配,那倾城之恋就是在这种恍如切断心理的状态下酿造产生的。
故事大纲是: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部份我先讲一下:像白公馆代表的是旧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书一开始就有提到像他们的时钟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从这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很守旧、很旧日的。跟当时的中国其实是很像的!另外,张爱玲在描写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现在的文学所描写的是差异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写范柳原的动心时。从三奶奶讲的话可以看的出来:「三奶奶叹了口气道:『跳了一次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跟妳跳了一次舞还会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对妳其实是有感觉的。这种写法多么的含蓄,一个「爱」字都没有提到,可是,从一些事件的叙述却可以描写出人心中感情最细腻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后有讲到范柳原和白流苏要结婚,可是在最后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还是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边会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她可能想要表达结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后一定还是有挫折!所以张爱玲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爱有一天可能还是会变习惯吧!到最后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就是习惯而已,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还是会有危险。
我觉得念完这一整篇我会觉得说流苏和范柳原一开始都没有真心的感觉,后来是因为一场战争让他们的感情开始有那种「患难中见真情」的感觉。它最后说:「到处都是传奇,不见得会有这么圆满的收场。」我觉得是其实这种故事很多,譬如说:丑小鸭变天鹅、麻雀变凤凰。不一定每个人都有那么圆满的结局,后面又说:「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很像在比喻说在这么多盏灯、这么多的故事,这种故事可能不断地上演类似的情节,可是却有很多苍凉的故事在这中间发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说这种情节一直在上演,可是圆满的却没有几个。但就是要珍惜眼前这一刻!
在这篇文章当中白流苏生命的转折出现在她果敢的离家出走,有一段描写白流苏的长相、她看镜子的动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诉说的都是一些忠孝节义的故事,跟她都不相关了!我觉得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区离,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范柳原相处当中双方都若即若离,我看到的资料是说因为他们两个都怕输!范柳原怕输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苏怕输掉一生。因为在那个时候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张长期饭票过着安稳的生活,白流苏一开始便是抱持这种想法,他们两人最怕的是怕对方知道自己紧张对方。我们现代女人对爱情的态度,在恋爱当中,妳是否也会怕输掉什么?
所以,看她的作品虽然会让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6
《倾城之恋》叙述的是一个寄居在娘家的离婚女人,白流苏,遇上了一个塬本是介绍给她七妹的男人------范柳塬。范柳塬对流苏有一点点爱意,但这点爱不足以让玩世不恭的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而流苏恰恰却只要一纸婚契。她知道爱情不能天长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给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的好一点而已!在缠绵的情话营造的虚幻的气氛中,展开的确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就像故事所处的大背景------太平洋战争!他们各自设立了精妙的陷阱,期待着获猎对方,却都不能如意,流苏满怀着惆怅回到上海,以煺为进,期盼着范柳塬能妥协,能给她一份尊严,去生存!
然而,一个秋天,流苏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经不起老。于是范柳塬的一个电报又把他牵回了香港。满怀着无奈何失败的心情,流苏已甘心于情妇的身份……
战争成全了白流苏,使她得到了范太太的身份。而范柳塬却不再和她闹着玩了,他把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一般人眼里是张爱玲擅长写悲剧小说里难得的喜剧,但在我看来,《倾城之恋》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倾城之悲哀!她从人的劣根性与道德观的残缺揭示了这个彻底的大悲剧。城之将倾,国将不国,一个封建的离过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个不想缔结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长久的爱情里,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还有人羡慕,视流苏为榜样。悲哀的年代!悲哀的城池!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张爱玲笔下的双城,在地理上,是流苏和柳塬来来去去的那两座城:上海与香港。白流苏的两城之间的历程反映出心境的起伏。上海是流苏家人的所在地,代表着一传统守旧、充满压力的世界;香港则是一个冒险的新国度,代表着所谓的现代文明,是白流苏打算放手一搏的赌局。
双城,在心理上,又是流苏和柳塬心中各自构筑的城。柳塬的城建筑在对自由无拘爱情的渴求上;流苏的城却是建筑在所谓的经济利益上,她需要一纸婚契作为保障。最初,内心一样孤独的范柳塬只想恋爱,他需要一个红颜知己;白流苏想结婚,需要一个体面的丈夫,好让她出净胸中一口恶气。两个人于是展开了一场爱情攻防战。范柳塬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苏期待婚姻的心城,而白流苏则想攻破范柳塬只要爱情的心城,一对现实中的自私男女,于是这场心战就显得旗鼓相当精彩万分。而对他们的爱情攻防战而言,太平洋战争是一个转折点。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7
在这算不上传奇的传奇里,只有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题记
“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似乎张爱玲的写作都离不开这样一条矛盾的宗旨,但就是这样一种情感纠结,价值错位的安排,才使她在华彩益彰的文坛走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大凡传统的爱情模式都摆脱不了类似三毛、琼瑶古典浪漫唯美的神话格调。我们膜拜的爱情常态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誓旦旦。。但在《倾城之恋》中,这种被我们视为必不可缺的元素却通通找不着影子。是的,里面也的确没有。
张爱玲的爱情惯性呈现的几乎是一种悖乎伦理,暴露人劣根性的病态。例如,《倾城之恋》中的女主角白流苏并不是琼瑶笔下冰清玉洁的大家闺秀,而是一个离过婚的,并有点灰颓的女子。男主角范柳原也并非是一个超凡脱俗的正人君子,顶多算个风流倜傥的富款大少。而他们之间摩擦出的爱情火花却并不亚于那些被圣化的男女。因为爱得世俗,所以才显得真实;因为不类同于爱情神话,所以它才成了世俗爱情里不可小觑的神话。
《倾城之恋》并未过多局限于以背景环境渲染人物。她顶多在故事的开头谈到:“白公馆有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忽忽悠悠过了一天,世上却已经过了千年。”在这压抑的阐述里,我们不难想到生活在这馆里的主人公-----白流苏的单调和孤独。在旧式年代,流苏只能顺理成章地陷入价值观的误区,认为: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所以她急切想找到另一个能安放自己青春和情感的归宿。命运的调侃,让原本和自己妹妹宝络是一对的范柳原义无反顾地钟情于她。在范柳原的热烈追求中,她有过徘徊,有过退步,但再多行动和言语都是不能和心与之抗衡的。
范柳原说:“中国化的外国人,顽固起来,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顽固。”他对流苏的爱也确如自己所言------倔强,顽固。而也正是这种无所顾忌的放肆他才得以俘虏流苏铜墙铁壁的心。他出口成章的情话似很狡黠,但又让人顿生一种蠢蠢欲动中纯粹的被征服。流苏则觉得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做一个冰清玉洁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而这样两面性的女子身上散发的魅力注定不会被异性忽视,所以柳原这块磁铁不由自主地向这块冰冷的铁吸了过去。
作为爱情经典,《倾城之恋》确有与众作迥异的地方,譬如:爱情轨迹没个着实的起点和终点;爱情逻辑也没分个彻底的孰是孰非;最传奇的是《白桦林》是战争焚毁了一场苦等的爱情;而《倾城之恋》是战争成就了一段原本不可能的平凡爱情。
它的结局也确实像《西厢记》里所倡导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不错,流苏最终有了可以停泊,依靠的岸,只是这岸没有她想像中的结实。柳原给不了她所要的天长地久,所以她只能听着胡琴,在回忆的过程里寻找。也许正像《红与黑》中所说的:爱情可以超越理智。而如果一旦理智让步,我们只有沦为不折不扣的爱的奴隶,不过与其他奴隶不同的是:奴隶主是我们自己选的。也许也正像《围城》中透视的:婚姻只是感情幸福的一种,而不是全部;爱情的距离有时会由于亲情而被搁置得更加遥远。
可无论它属于何种,人还是得学会爱着,体味被爱着,而不问值得与不值得。流苏的爱情悲喜剧就像我曾写的一首韵味小诗:
香灭了,烟尽了,胡琴在暗夜里长嘶。
也许曾经的美丽还盖着一层保护色,
也许海誓山盟的诺言还醒着。
而爱已无法回头,也无法在向前走。
曲终了,人散了,空余这座城市的伪装和寂寞。
也许往昔的回忆开了一扇窗,
也许岁月会给个答案。
但爱已打不开,也无法再走进来。
心醉了,梦碎了,徒留独角戏的心酸和疲惫。
也许逝去的真实终究成幻影,
也许坚强的背后流淌着涩涩的泪。
但别忘了,
金玉王朝爱的天国里有另一种天长地久,
是的,还有另一种天长地久……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8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不过是两个有心理障碍的可怜人罢了。不敢再剖开心胸去爱,即便是爱了,还得步步为营,玩心理战术,玩文字游戏。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压制得不失去了组织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赖性,也就失去了责任心。他在家庭之外。白流苏是在家庭之中给观众演他们是如何对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对家庭产生厌恶感。厌家实际上是厌世,对那样的社会厌倦到底。
人生是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远远眺望着,她不是导演,却如同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的一场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诸位角色,确切地说,亦或是审美。比如,她注重介绍的是女性的角色。介绍了带有“原罪意识”的女性们是如何因袭了生理、心理的历史陈迹,一代又一代在“原罪意识”中挣扎,堕落,沾沾自喜和陈陈相袭。她是在现代的屏幕上活现了—群女奴的群像。于是张爰玲便远远有别于同时代的众多女作家,她是—个不进入角色而在台下做解说的观众。固然,观众也是一个角色,这是我们将要从她的“传奇”生涯里辨认的,但当时的张爱玲女士,以这种生态观彼时的众生,无疑将是清醒而又冷静,因而也能真实富有历史感地为我们解读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9
没错就是她的《倾城之恋》。在此事先声明没有诋毁任何人或者作品之意,仅仅是个人看法。在没看张爱玲女士的任何作品之前,就有听过张爱玲女士的生前故事。说她是个感情丰富内敛,爱得太痴的女子。她的作品更是不忿于世的,感情简朴世俗。
但是我看完张爱玲女士的《倾城之恋》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冲击我的地方,只是觉得生活本就是这般现实,她只不过不似大众作者般用华辞修饰出读者的乌托邦。她给我带来的是血淋淋的现实。夹带着她细腻的情感。我可以否认我从这本书有学到什么。但是它却确确实实带给我感动。在白流苏在香港大饭店的舞厅跳舞的时候,有段说范柳原从别人手里接过白流苏。这也许对于别的读者没什么,但是对于我却是小小的共鸣。那是暖心的举动。我也没有感受到所谓的一刹那间一对平凡的夫妻感受到的一点真心...
也是我感情不够投入,没有体会到它里面真真的细腻。也许我太年轻,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的暧昧不清和道德责任的束缚,再别无其它。我想也许等我再长大点,我就会明白其中奥妙。
张爱玲女士童年有点疼痛,以至于在作品里看出了白流苏是她的一种精神折诉。书中白流苏个性多疑,对人从不轻易信任。让人看了又是同情又是恨。
我想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第一百遍,有句话说的好,好书不怕多读。而我想也许随着人的成熟,终有一天我会读出其中情感的微妙。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300字篇10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
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爱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
“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不过。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但是,这远远不够。
终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里只强调了“她”,范柳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不过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倾城之恋》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