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 > 学生范文 > 读书笔记 >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篇1

读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巧合,在旧书店里不经意看到了,刚好老板便宜卖给我了,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今年早些去世,使得这本曾经就很火的书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学校的图书馆也一直借不到,原本还想不跟风,谁叫我是一颗孤独的心灵呢,计划等过几年再来拜读此书的,这买回来的就忍不住要读了,读了更是收不住了,这本书我也是花了很快的时间给读完了。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

这句话是小说最后出现的预言,家族的第一个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开启了家族的辉煌史的第一页,但最后也如他的好朋友梅尔基亚德斯用梵文在羊皮卷写下的那样,被绑在树上。

家族的最后一个人,奥雷里亚诺,由于布恩迪亚家族在给小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喜欢用长辈的名字以表达缅甸之情,但这离奇的家族有时会在某个午后走来某个人的身影,而该人在几年前由于失踪被家人以为早已死掉了的人,可以说我对小说的人物名字还是挺乱的,但是这不影响我继续阅读此书,或者说这些并不重要,不过我记得,布恩迪亚家族最后的一个人,就是叫奥雷里亚诺,翻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很早就留下来的预言,也证实了该预言。

该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让人入胜。

读开始读的时候,我想不就是说了故事嘛,跟书名有什么关系呢,好像一点都不沾边的,当故事发展到第一代家族落幕的时候,我明白了,百年孤独,这是如此的贴合。

布恩迪亚家族,家庭人数并不少,繁衍的能力挺强,家族的生命力也很旺盛,但是他们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整个家族也是孤独的。

这本书,如果你是两年前给我的,我肯定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感受,如果是两年后再给我看,我想,也是和现在不一样的感受吧,刚好就是现在,就像酿酒一样,味道刚刚好。

与她相识两年多快三年了,遇到她前是孤独的,今后的我,还不知道会不会孤独,不过我确定的是,现在的我是孤独的,像是汪峰的那首《美丽世界的孤儿》,大声的呐喊,可是没有人回应,曾经那颗把我的全部紧紧包围的心也已不在,晚上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感觉自己是那么的空虚,自己的喜怒哀乐,无人来分享也无人来分担,无人来感受也无人来慰问。

我一直挺反感说自己是孤独的人,因为标榜自己是孤独的,说明他并没有孤独到他的骨子里,只是身心的孤单,然后说出来让这个世界来给予他安慰,可是世界又有几个人听到他的声音呢,真正孤独的人,他已经忘却了还有孤独这回事。

如果从这方面说的话,我应该是不孤独的,毕竟身边还是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的,还有关心我的家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还有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这不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看法相违背了吗,突然我有点不懂的我自己了,其实我用理性思维来想自己,意识到现在的我,有时还是可以给予她一些小小的安慰,她有时也给我一点点的惊喜,这就已经比别人幸福多的多了,我还能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我说我自己孤独,其实我不是想说给世界听,我只想你听见,想让你知道,到我又知道这样太自私了,又希望你没有听见,矛盾的心理,一个矛盾的人。

从我自身的角度,该小说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爱,如何做一个懂得爱别人和被爱的人。

从小出生在农村,父母也是传统的农村人,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给我们兄弟俩的爱是那么害羞,以至于我们没有感受到,我知道父母一直以来都很关心我们,他们的辛勤农作也是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可是我竟不记得我在家里有庆祝我生日快乐这么一回事,我没有一次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的时候对他们说一声节日快乐。这本书中,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是孤独的,孤独盘桓在百年的家族上,第一个人被绑在了树上,这些种种迹象,如若他们能多付出一些爱,来关心他们身边的亲人,情况会不会就好了很多呢?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可是但又对每天都在身边的亲人若是无睹,经常发生着矛盾,他们要是能更加包容,对身边的人给予更多的爱,懂得如何怎样去爱别人,懂的在被爱的时候知道分寸,我相信布恩迪亚家族会更加悠久而不是只有百年。我越来越觉得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每每总是摄取更多的爱,可是却不懂的去爱别人,现在回头看看,她是那么懂得关心我,可是我呢,我有为她做个什么吗,我知道我心里爱她,可是我却不懂的如何去表达这份爱意,不懂如何去爱,连买个礼物都不懂,还要问她想要什么,这也难怪我失去了她,活该。

身边的好朋友也是如此,每次别人都那么关心我,可是我却不懂的去回报,哪怕是他们给予我的万分之一,导致朋友也是越交越少,一个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发现朋友是那么的少,而且心态还是如小孩一般,一张突显衰老的面孔,包裹的却是一颗幼稚、未成熟的心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篇2

关于内容,我看懂了一点,看懂孤独的意思了。《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里说:天天做一样的事,让我感到腻烦。朋友们过着老一套的生活,再也引不起我的好奇。有时见了面,不待他们开口,我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就连桃色事件也是枯燥乏味的老一套。我们就像终点站到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目也能估计个不离十。生活得太有秩序了。简直可怕。

《百年孤独》里奥雷连诺上校晚年不停地做金鱼。金鱼一共十六条。他每天都做两条,达到二十五条时,他又拿它们在坩埚里熔化,重新开始。阿玛兰塔的晚年是在缝制殓衣中生活的。她白天缝,晚上拆,直到死。

乌苏娜瞎了之后发现:当其他的人在房子里漫不经心地来来去去时,乌苏娜就凭自己剩下的四种感官注意别人的活动,使得谁也不会突然撞着她;很快她就发现,而家里的每个人却没觉察到。他们每天走的都是同样的路,重复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时匆几乎说同样的话。这个家庭里发生了无数巧合的重复,就连爱上姑妈这种事情也隔了两代人之后重复发生了。重复,几乎是每个人生命里最大的一件事。起床、洗漱、上学、上班、回家、吃饭、睡觉……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过日子。如果你仔细回顾,会猛然发现你几个礼拜、几个月几乎都是这样的日子,毫无特色。尤其是中年以后的人。

有时候我在想,平淡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年轻的时候谁都想热烈澎湃的生活。但那也累。过上几年就吃不消,想要安定。可一旦安定了,冷寂了,日子开始重复了,又倍感无聊。无聊得可怕。可怕到精神空虚,坐吃等死。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篇3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它同时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在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时,我被书中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搞糊涂了,根本不解其义,而且我觉得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零好几个月的雨,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

孤独是非常可怕的。在拉丁美洲广袤的土地上,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我了解到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吧。

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总是归于自闭。《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布恩迪亚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布恩迪亚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着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布恩迪亚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他们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又都不得不渐渐地老去。第四代成员阿卡迪奥第二(第三代成员阿卡迪奥与人私通所生)曾亲眼目睹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翻译完后的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贡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不同的人对于孤独会有不同的定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揭示了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只能处于贫穷、愚昧和黑暗之中。在现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独呢?尽管明知这种孤独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漠,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只能选择孤独。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篇4

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小镇阿拉卡塔卡。8岁前,马尔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经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外祖母是一个勤劳的农妇,对拉美传统神话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欲望,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篇5

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想法,多半源于它的名声:大家都在讨论、前辈都在推荐。在一次整理图书时,炳睿把这本书给我,于是看了起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眼中的男性人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青年时富有干劲、领导力,带领一群年轻人披荆斩棘来到马孔多,规划街道、发展经济……但在吉普赛人来了以后,对他眼中的科学沉迷到走火入魔,一心想找到炼金术,从而与世界渐行渐远,不久走入孤独阴霾,最终疯癫而终。他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年轻时满腔热血闹革命,愈败愈战、愈战愈勇……直到战争僵持至中年,他在战争中迷失自己,感觉不到战争的意义与自己的初衷,感觉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梦想反对的人,于是选择开枪自杀,但是奇迹般活下来了,却深陷孤独,最后避世。

何塞·阿尔卡蒂奥本来对科学有着很大兴趣,但是敌不过自己的欲望,之后离家出走,回家之后,不顾家人反对,与丽贝卡结婚,最重被枪杀身亡。他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在战争中被权力所迷失,成为马孔多最残暴的统治者,最终被枪毙。阿尔卡蒂奥的兄弟奥雷里亚诺·何塞继承了伯父孤僻的性格,到爱上自己姑妈—阿玛兰妲,不被允许后参军,乱死军中。最后提一下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掂量家族不曾有的财产,编造谎言敷衍母亲,不过意外获得了乌拉苏尔藏下的金币一番放纵淫乐只够被窃取金币的人杀死。

其次简介下非常具有特点的几名女性。首先是家族第一辈乌拉苏尔,一个而富有无活力、干劲的女人,她通过买糖果小动物挣钱,从而使整个家族由足够多的经济来源。并且个性、明辨是非,在阿尔卡蒂奥残暴统治马孔多时,出面教训他。敢于斗争,在奥里雷亚诺上校被囚禁在马孔多时,表现出来屈服的精神。

她的孤独体现在晚年时不被人注意,但是有倔强地企图融入遗忘她的子孙世界,在见证家族由盛至衰后死去,她是这篇小说的核心、最讴歌赞颂的人物,她勤劳勇敢、善良、富有热情,又坚贞不屈,是布恩迪亚家族以及整篇小说的顶梁柱。再次是家族最后的女性,阿玛兰旦·乌拉苏尔,充满活力、富有干劲的她从布鲁塞尔回来之后,看见家族荒废,准备重新整理家业,但在丈夫走后,抵不过孤独的她和侄子寻欢作乐,在生下家族最后的子嗣后,大出血而死。

纵观整个家族,都跟孤独做过斗争,却没有一个人战胜过孤独。同时,每个人孤独的来源时不同的。男性这边,阿尔卡蒂奥类型向外,但是输给了自己的欲望。奥雷里亚诺型沉稳,献身政治,但战胜不了当局而不入孤独。女性这边富有活力的乌拉苏尔型抵不过外界沉重氛围带来的孤独。蕾梅黛丝型开朗阳光,但是都没有改变现实而逝世。最终,历经沧桑的布恩迪亚家族从马孔多消失。

《百年孤独》写出每一种人的孤独,却从不让任何一个人走出这种孤独。最后的赋有家族所有优点的人在出生时也被蚂蚁吃掉,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充斥悲伤气氛的小说。但它有很多非常阳光的场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青年时开创马孔多,在一个下午给孩子们上物理课、另一个下午带孩子们摸冰块。乌拉苏尔在修建家族大宅时的充满无尽的活力,小蕾梅黛丝婚礼上,大方的举止。奥雷里亚诺上校跟岳父玩多米诺骨牌……这都是很温馨,美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可是只能用一个词衔接下一句:好景不长。那又是什么样的沉沦才可以使这群人堕入那样的孤独?

总的来说,外向的男人战胜不了内心的欲望而孤独,内向的男人屈服外界的强大而孤僻。活力四射的女人经不起世界孤独的氛围,藏事于心的女人最能被内心藏匿。作者写出了不同人孤独,又很公平给出他们不同的阳光。阿尔卡蒂奥富有力量、勇气拿起猎/枪抵抗。奥雷里亚诺深沉、执着不被世事蒙蔽。乌拉苏尔勤劳,有活力,热情、有爱心。阿玛兰旦关爱子孙。蕾梅黛丝拥有脱俗阳光。可作者很不公平的把孤独作为他们的结局,但读书还是会很公平的认为作者不公平。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他认为当我们有一天面见上帝,上帝问我们有什么作为,我们便可以将此书呈给上帝了。借用陀氏的话,当有一天我们见上帝,上帝问我们的想象力在哪儿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把这本书拿出来,并说,这就是我们想象力的全部了。

喜欢这本书,在一个家族看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结局,重读,待续……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感悟篇6

当我看完《百年孤独》这篇小说时,头脑中依旧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情节的设置如电影一般精彩。先祖们的形态各异的性格和作风,现实和幻想的交错,结尾处的出人意料等等,十分使人赞叹。可以说,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评价这部小说,不是很恰当的。它只描述出了这部小说的吸引人的表现手法而已。但是,进一步而言,这部作品包含了拉丁美洲的政治与历史的变迁。词句之间隐含着悲痛的与现实脱节的,或者说与现代文明,或是以西方文化主导的当代现实的脱节感。可以说,这是一个来自拉丁美洲的呼声,一个来自千百年来,从世代重复的节奏中变革出来的呼声。

在文中,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字和拉丁美洲文化的融合现象。文中提到了西班牙语,梵文等等非常古老而陌生的语言。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却无法被正视和记录下来。当吉普赛人在很多年之后,依旧用望远镜,甚至磁铁,等”新发明“向马孔多的人民进行宣传时,人们依旧热衷于此。这是否和中国儒教思想上的”生民“的概念很类似呢。

可以说,第三世界的苦难给了第三世界文学不竭的源泉。在内部矛盾,以及潜在的外部矛盾之中,以马孔多为代表的较为自然发展的群落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它就好像是一条在茫茫大海中行驶的一条小舟,乘风破浪,在向着一个不知名的目标前进着。而这大海则是千变万化的世界史吧。

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