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
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是带着通过了解历史对今天的启迪的目的而读的。读完后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眼界,重新改变了我们以前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不是把人类历史按照阶级史来划分,而是按照人性本质、文明进步、生产技术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进程而划分的。该书的鲜明特点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启迪今天人们应该怎么做。单从这一点讲,这本书的现实启迪意义更大些。下面是我读后的几点感受:
一、关于人性与阶层:人类生来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我们生来就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做出某种行为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变成实际能力的方法则取决于我们所受的训练,取决于学习。黑人天生不是奴隶,土著人和印第安人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被人奴役的,白种人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强者和统治者,东亚人还曾经驰骋疆场打败过中东穆斯林人和欧洲白人。之所以后来出现不同的种群和同种群人们出现了差异分化,出现了贫富差距从而出现了阶层,主要还是受社会环境、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实现在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刚生下来都差不多,之所以后来发生大的变化,与出生的家庭教育、教育背景、实践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人生理念及追求目标息息相关。试想一个不明事理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家长能教育出胸怀坦荡,勇于担当的孩子吗?一个没有理想,只会空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实践和学习的人,他能成功吗?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了阶层的流动,要想达到理想的阶层,只有靠自己,因为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只有奋斗才会有希望改变自己,进而强大自己。
二、关于种族与文明:民族优劣之分争论由来已久,但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决定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际上,环境也迫使它们非迅速发展不可,因为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机会,还有被淘汰的压力。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求得发展,这种可接近性就常会带来被同化或被消灭的危险。相反,那些与世隔绝的民族,既得不到外来的促进,也没有外来的侵略,因而,被淘汰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可以按照原来的状况过上几千年而不危及生存。按照文化所受阻滞的群体,依次是澳大利亚土著族,美洲印第安人,南非洲的黑人,亚洲的印度人,中东穆斯林人,东亚的中国人,西欧的白种人。由此可知,文明进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结果。一个封闭僵化、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民族终使会被淘汰的。一个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不勤于学习,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也会被社会所淘汰的。一个人只有走出去接受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的洗礼,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更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如果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封闭自己,不敢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生活在父母为你营造的生活小圈子里安逸自在,不能自立,这样很快被社会所淘汰。
三、关于文明的冲突和发展:人类历史就是在各种文明不断的冲突更新中发展起来的。在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东在农业、冶金术、文字和都市生活方面进行了基本改革,起了发达的文明中心的作用。但是这一高度发展的中心,在从古代文明到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的转变中落后了。正是中国、印度和欧洲在古典时期有创造力的改革中,涌现出了儒教、印度教和____,并对冶铁术、铸币和字母表的有效利用,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中世纪时期(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时期,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的儒家文化。中国人很自然的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其它文明,正是这种不思进取的态度,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比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利用中国的发明并将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起更多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变革不断进行的。如果没有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文明的先进性很快被新的文明所取代。尤其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大爆发的加速变革的时代,一不留神稍微懈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只争朝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新突破。
四、关于全球统一性:直到公元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和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所有澳大利亚种人都生活在大洋洲。这之后,当随着西方人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欧洲人先后进入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随着移民的扩展,不仅带去了动物、植物、资本、技术,还使宗教信仰和文化不断的得到了融合,使全球的资源、技术、人力、文化融为一体,大大的促进了世界发展,也使各大洲的人们相互之间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全球的同一性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恰恰相反,我们中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各个地方的壁垒仍然存在而且某些方面还相当严重,例如户籍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这些人为设置的障碍,大大妨碍了人员的流动,导致了新的不公平,对社会的进步,人们才能的发挥起到了阻滞的作用。大大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尽快铲除。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2
我们通常都知道,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历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读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我感到,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都有两套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全球通史》上面说,人类的文化从有穷人富人之分,有奴隶与奴隶主之分,有统治与被统治开始,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了两种,即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这里高雅和低俗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往往是那些识文断字的僧侣、国王、书吏,他们作为统治阶层,有着他们的高雅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往往多少有些贬低生产劳动,并颂扬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高雅文化通常还比较强调忠君和谴责犯上作乱,地狱这个概念经常被解释为”那些造反者的永久集中营“。
而在广大农村,广大下层人民中还有一套文化,那就是低俗文化。常见于街头巷尾和村言俚语中。这两种文化经常相互影响,但是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有的时候,二者甚至会矛盾,比如印度统治阶层一直教导着人民要严守种姓制度,但是印度民间却有谚语”世间有三种吸血鬼——蚊子、臭虫、婆罗门“。我们的儒学经典叫我们要舍生取义,但是北京人有俗话”好似不如赖活着“至今仍被不少人所遵循。
《全球通史》中举到的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祖国。中国的文人学士尊崇儒家文化,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在农村,几千年来,各种占卜术、面相、手相,崇拜各种神(比如灶神、门神、山神土地、府县城隍……),甚至有如原始社会的自然物崇拜,比如崇拜某块石头(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就将村口的一块大石头奉若神明,毛泽东的父母为了让这块石头保佑他们的长子,将毛泽东的乳名起为”石伢子“)。
《全球通史》提到很重要一点,就是高雅文化盛行于掌握着文字的上层人士当中,因此他们能够用文字将高雅文化加以固定并流传下去。而低俗文化则没有这个优势(特别是在古代识字者不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人民世代口头相传。因此我们在出土的古代文献中找到的更多的是反映高雅文化的内容。书中提醒我们,在考察这些文献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其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当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全部。
我不由地想到了义和团,正是把中国的低俗文化发扬到了极致的一种情况。
我还想到了我们平时对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评价的时候,依据一般也是该民族文化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因为这部分的资料我们更容易接触到。低俗部分需要从专门描写的资料中找,甚至从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当中提炼。这导致我们要想知道有关其他民族低俗文化,就比较吃力。
此外,由于低俗文化流传下来不容易,就决定了其不稳定性。一个民族的低俗文化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远比高雅文化要厉害。这也进一步决定了外人发掘低俗文化的困难。
我们中的一些人人由于自己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低俗文化之中。平时接触的都是这些。所以对自己的低俗文化则较了解。因此在他们眼里,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还有一些人,则把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当做了中国文化的全部。这两种情况都是有些片面了。
由此造成的一个不大好的现象就是某些对外国不了解,没怎么在外国生活过,没什么条件了解外国低俗文化的中国人喜欢把中国的低俗文化和外国的高雅文化作比较,然后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俗气云云。这个态度我们要不得。无论考察哪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必须全面地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最有趣的话题莫过于回忆血泪奋斗史,当一个民族的人坐在一起,当一个国家的人坐在一起,当全世界人都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就应该是回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然后自然而然的是全人类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是在做这件事情。
从易中天和王立群的嘴里,了解到了史学界的第一历史,第二历史的概念,而看了《全球通史》之后,似乎感觉到还有第三历史,那就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历史课。
如果说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歪曲或者篡改历史的话,那显然是有点儿过火了,不过在接受了这么多年历史教育之后,翻开《全球通史》再看一下,你会有惊讶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像上午刚看了《星语星愿》,下午就看到艳照门的照片一样,这种感觉,大家应该了解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也是第二历史,也带着他个人的观点,就像他在序言里所说的,”我们每一代人都需要重写历史,因为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新问题,探求新答案“,每一个客观又具有使命感的历史学家的言论都值得尊重,更何况书中许多让我惊讶的史实,在百度一番之后,发现它们不过是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以前都没有被我们看到罢了。
真的,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比所有八卦杂志都更能爆料,比如:
狗吃屎这种今天让我们厌恶的行为在原始社会,对保持我们祖先居住环境的清洁起了很大作用;
包办婚姻是为了避免青年男女在被爱情冲昏头脑时做出愚蠢的选择,因为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古代,婚姻是也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认为将科学技术应运于生产是对知识的亵渎;
古希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也知道地球是圆的,甚至计算出了接近准确的地球周长,一千多年后的哥伦布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向西航行寻找中国的,但可怜的是,他的计算是基于马可波罗对于东方的描述的,而马可波罗过分高估了从欧洲到中国的距离,这就使得哥伦布以为向西航行只要几天就能到达东方,更加可笑的是,我们这位航海最伟大的人物,至死还以为加勒比群岛就是日本;
蒸汽机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就被埃及人发明了,但那个时候只是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多说无益,透露太多内容就没意思了,真正的乐趣要自己去体验才好,说说我看这本书的几个心得吧。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3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从砖木取火开始,人就有了那神秘且不可探知的文明,谁也不知道,那奇怪的祭祀,丧葬。是由何而来。谁也不知道,那失落的文明是何等的璀璨。读完书,我一次次站在那些被千年古墓、树叶、野草、枝蔓覆盖掉的石碑或庙宇前,对着神秘的古老文化唏嘘不已,发出由衷的赞美,我看到,那些沉睡了数十个世纪的石头,还有那些字母,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它们所承载的那些失落的文明,还有遗留下的历史的谜团,也等待着人们去揭晓。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
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找。我始终认为古人所能领悟的境界比我们现代人高,往往越是复杂的事务,越是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从那些文明里,我感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意境。
我才知道原来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但是在玛雅之前居然还有个奥尔梅克文明。这个文明被发现之前,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神话,它是被湮没在热带雨林里的文明。再说说古罗马,最出名的就是罗马的竞技场和罗马人的沐浴,他们的洗浴方式也被现代人沿用着,在当时大浴场是贵族和平民交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那里经常有乐队演奏,还有诗人和戏剧家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互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得社会的等级变得不是那么分明,就像是一个舞台,没有贵贱之分。大家平等的交流着,各种思维碰撞在一起,使得文化进步的迅速。就好比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创了学术和自由的理论,使得那时候的北大迅速发展。这段百家争辩,思想碰撞的时期,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术的进步。这样想来,如今我们的社会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事务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人类所领悟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转眼又到了希腊,说到希腊,第一个联想的恐怕就是希腊的诗歌和戏剧。希腊有很多的悲剧家和喜剧家,在当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到戏院看戏,伯利克里当政时发布了一项法令,在公共节日时,给每位公民发放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津贴。这样大大的促进了公民的积极性。使得再穷苦的人民也能受到优美文化的熏陶,大大的提高了当时的文化层次。在当下,有多少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艺术可以表现出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也可以表现出崇高理想的人生。繁忙无休止的学习,让我们都无暇去关注艺术。盲目的寻求金钱和地位,但是到了最后其实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让我们偶尔学习下顾希腊人,听听诗歌,品品歌剧。
漫长的古代之旅完结了,但是寻找失落文明的脚步不会停下,文明的缺失就像是物种的灭绝一样。至今人们都不懂,那些悠久的神话是怎么来的。就如中国而言,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中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文明,因为它们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象徵,也是他们的心血。有时,我经常会想到,关于情感的很多问题。人常常会被感情所迷惑,弄不清分不出,那种感情。而且最能左右人的也是感情,同时也是理智的对手。其实我觉得复杂的情感不必放在心里,应该大声的说出来。释放心里堆积如山的感受,明白的让身边的人去领悟,去感受。
我觉得在城市中的我们,还缺少了对自然的狂热。习惯了使用高科技,偶尔会想念一下去郊外野营的时光。但是我觉得,体验自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远远比学会使用高科技产品来的复杂。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4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传世著作《全球通史》,自从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给全球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它从系统的全球史观出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纵览今日之世界,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村”逐渐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联系在一起了。在西方从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希罗多德起,编纂世界史的努力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从历史学家的这一世代赓继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获知,世界史是在不断消除各民族闭关自守状态中迈步的,不管在他的最初间段步履是何等蹒跚,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不断的加快,全球史应运而生。这一学术文化过程生动地证明了,人类向着更广阔.更灿烂的一统世界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也不会停息的。
从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世界眼光,技术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正如史学家狄奥尼修斯所说:“希罗多德把历史提高到更高和更值得尊重的阶段,他决定写关于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的事情,但是他在自己的叙述中把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欧罗巴和亚细亚的多结合到一起。”这种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通贯古今等特点,对西方以后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动之中,人们从罗马征服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历史的统一性,反映这种人类历史统一性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波里比阿的《通史》传播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中世纪西方的史学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中,神学思想的笼罩,中世纪___史家的理论,打破了以前以世界作为背景的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史的格局,开始构筑贯彻人类始终的世界史,构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包罗在上帝目的的规划之中的世界通史。
但丁(1265—1321年)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架设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的桥梁。在但丁眼中,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它由各个国家和民族所组成;世界历史是人类智力潜力不断开掘发展和人类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界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文化繁荣昌盛和人们过着自由的幸福生活的永久和平的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人文主义史家,重新提出古希腊时期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致力于记载和探索人类本身的活动,从而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鲍杜安的《世界史的结构》,让.波丹的《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凯勒尔的《古代.中世纪和新时期世界通史》,福雷斯蒂的《世界编年史》……这些著作都表现了文艺复新时期西方史学逐步摆脱上帝神学思想的干扰,而以哲学的烛光来直视人类本身,即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情况来说明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启蒙时期”蓬勃展开的理性主义史学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立。伏尔泰(1694—1778年)在批判博绪埃的《世界通史》的过程中,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等世界史的理论,亲自编撰深入具体的世界史著作,对同时代和以后世界史理论研究和编撰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界一致认为伏尔泰的《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著作。该书抛弃了在《圣经》基础上构建的.以___文明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史体系,建立起以人类文明为中心的新的世界史体系;开创性的运用比较方法,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纵横考察人类文明史;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综合研究作为整体的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5
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6
鉴于《全球通史》详尽介绍了从“露西”到冷战结束后的历史,难以一下子将其介绍完全,我决定先简要说一说对于美国独立的一些看法。在《全球通史》中可以看出,美国从英国独立后在一战二战期间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随后又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苏联,成为第一大国)。那么,除了大部分时间保持中立并向其他国家出售武器,美国的历史或文化上有哪些优势,使其快速崛起呢?首先是它在历史时机上的优势:它无疑是个幸运的国家。理论上,美国殖民地几乎没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从日不落帝国中独立。
那个时代的英国无疑是世界强国,有力量把大清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独立军没有自己的武器,没有训练有素的常规军,更没有空军和海军。其将领华盛顿只受过小学教育,临时政府正为将来的发展方向焦头烂额。在严寒之中,军队开入了福吉谷,未经大的战争,又在春天开出了福吉谷,然后便签署了巴黎条约。对于这奇迹,华盛顿评价:“如果史学家足够顽强,要记载这场竞赛中在力量不等的情况下(美国这边)获得的优势,还要描述赢得优势时的恶劣境况,后代子孙很可能会以为这纯属虚构。”的确,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壮举。
然而,这项壮举却是由法国、西班牙与美国共同完成的。当时法国在争夺北美殖民地时输给了英国,在看到殖民地自己出来反抗英国统治,它倾尽全力支持美国,不仅给了它大量物资,还直接派海军去北美助阵。甚至可以说,美国独立是英法战争的副产品。在巴黎条约签署时,美国一共有三名代表。除了华盛顿,另外两名都是法国军官。在法国资助下独立的美国,无疑是幸运的。其次,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这意味着它不会受一套古老的传统的限制。
在美国独立前,欧洲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早就提出了诸如“三权分立”的思想,但由于欧洲的传统和掌权者的压力,欧洲迟迟没有将其付诸实践。美国战时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亚当斯在文章《关于政府的思考》中(在美国)首次引入了这个观点。这篇文章信息量巨大,它奠定了美国政治的基础,包含了许多欧洲政治家的思想。美国独立后,这些思想一一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得到实验,美国于是成为了诸多先哲口中的“理想社会”。自然,“人人生而平等”难以实现,众人的利益难以平衡。完美的政治体系总是不存在的。欧洲先哲在幻想美好的民主社会时,总是把为国家着想的高素质的人民视为前提。然而这前提是难以实现的。人民很有可能会选择有魅力的对自己有益的总统,而不是对美国有利的。此外,自建国起,地方各州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它们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抵制总统的命令。这种制度的确更利于民主,却不利于管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最近疫情严重:许多州反抗特朗普的命令,抗疫指令无法实施。美国对民主的理解也是一个问题:它借着宣扬民主介入其他国家内政,却拒绝其他国家自由选举,因为一个反抗美国的领导人可能威胁美国利益。因此,虽然美国拥有当年政治家心目中“完美”的政策,却依然存在许多弊端。或许它应该根据时局作出调整。同时,作为世界大国,它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倡导和平,坚决成为自由的捍卫者,并努力拥有大国的眼界。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7
从砖木取火开始,人就有了那神秘且不可探知的文明,谁也不知道,那奇怪的祭祀,丧葬。是由何而来。谁也不知道,那失落的文明是何等的璀璨。读完书,我一次次站在那些被千年古墓、树叶、野草、枝蔓覆盖掉的石碑或庙宇前,对着神秘的古老文化唏嘘不已,发出由衷的赞美,我看到,那些沉睡了数十个世纪的石头,还有那些字母,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它们所承载的那些失落的文明,还有遗留下的历史的谜团,也等待着人们去揭晓。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
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找。我始终认为古人所能领悟的境界比我们现代人高,往往越是复杂的事务,越是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从那些文明里,我感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意境。
我才知道原来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但是在玛雅之前居然还有个奥尔梅克文明。这个文明被发现之前,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神话,它是被湮没在热带雨林里的文明。再说说古罗马,最出名的就是罗马的竞技场和罗马人的沐浴,他们的洗浴方式也被现代人沿用着,在当时大浴场是贵族和平民交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那里经常有乐队演奏,还有诗人和戏剧家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互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得社会的等级变得不是那么分明,就像是一个舞台,没有贵贱之分。大家平等的交流着,各种思维碰撞在一起,使得文化进步的迅速。就好比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创了学术和自由的理论,使得那时候的北大迅速发展。这段百家争辩,思想碰撞的时期,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术的进步。这样想来,如今我们的社会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事务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人类所领悟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转眼又到了希腊,说到希腊,第一个联想的恐怕就是希腊的诗歌和戏剧。希腊有很多的悲剧家和喜剧家,在当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到戏院看戏,伯利克里当政时发布了一项法令,在公共节日时,给每位公民发放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津贴。这样大大的促进了公民的积极性。使得再穷苦的人民也能受到优美文化的熏陶,大大的提高了当时的文化层次。在当下,有多少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艺术可以表现出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也可以表现出崇高理想的人生。繁忙无休止的学习,让我们都无暇去关注艺术。盲目的寻求金钱和地位,但是到了最后其实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让我们偶尔学习下顾希腊人,听听诗歌,品品歌剧。
漫长的古代之旅完结了,但是寻找失落文明的脚步不会停下,文明的缺失就像是物种的灭绝一样。至今人们都不懂,那些悠久的神话是怎么来的。就如中国而言,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中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文明,因为它们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象徵,也是他们的心血。有时,我经常会想到,关于情感的很多问题。人常常会被感情所迷惑,弄不清分不出,那种感情。而且最能左右人的也是感情,同时也是理智最大的对手。其实我觉得复杂的情感不必放在心里,应该大声的说出来。释放心里堆积如山的感受,明白的让身边的人去领悟,去感受。
我觉得在城市中的我们,还缺少了对自然的狂热。习惯了使用高科技,偶尔会想念一下去郊外野营的时光。但是我觉得,体验自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远远比学会使用高科技产品来的复杂。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8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
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生如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法则的那种发展。
2: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对历史的考察,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使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有助于把握未来。诸如古希腊时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构成了希腊流给人类的光辉遗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历史阶段中最有影响的社会都是力图缩小上下层之间鸿沟的社会——都是倡导提高群众参与水平的社会。这种参与人数总量上的猛增构成了开拓性社会的现代性,这在性质上赋予这些社会以优越的社会内聚力和推动力,使得这些社会胜过同时期的其他社会,在它们的时代打上这些社会的印记。
3: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用技术的方式。目前,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已造成了广岛.博帕尔.切尔诺贝利等灾难,而更急迫.更潜在的灾难则是毁灭性核战争所造成的人类灭绝。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当是促成技术的使用,给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从而增加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运用技术来控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如何发展技术来滋养我们生存的地球。
当今社会,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和全球方略,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作为地球村一员的当代人的前沿意识和全球眼光是相当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值得花功夫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不只是外语.电脑.金融和外贸等课目而已,加强全球史观的教育在当今时代尤显重要了,《全球通史》作为一部“精品教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9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 ‘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
记得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0
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