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之后防大疫警惕这几类疾病的发生
洪涝灾害带来生态环境恶化、蚊虫滋生,水源和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受灾群众心理生理双重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都会引发传染病和相关疾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洪灾之后防大疫 要警惕这几类疾病的发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洪灾之后防大疫 警惕这几类疾病的发生
洪灾来到时的自救
1.洪水来到时,来不及转移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无法自保,则要从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到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联系,报告自己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4.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一是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三是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得东西,寻找逃生机会。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
洪灾是怎么形成的
洪水的形成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从河里面满出来,就造成了洪灾。
尤其在多雨季节特别容易发生洪灾。雨水降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有的渗透到地底下去了;有的蒸发到空中去了;还有一部分,就顺着地面流,经过小沟、小溪,进入江河。流入江河水量的多少,就要先看雨量大小。雨下得越大,时间越集中,流入江河的水也就越多。如果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入江河,如果水量超过了江河的最大输送能力时,就会发生洪水,造成水灾。而且洪水的形成也受当地的气候、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洪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1.首先带来的就是对农业的影响,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对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城市人口密集,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产值中约有80%集中在城市。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
3.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是中国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暴雨山洪是主要的自然因素。
4.对河流水系的破坏。中国河流普遍多沙,洪水决口泛滥致使泥沙淤塞,对河道功能的破坏极其严重,尤其是黄河泛滥改道,对水系的破坏范围极广,影响深远。
5.对水环境的污染。洪水泛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造成病菌蔓延和有毒物质扩散,直接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6.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洪灾的预防措施
1、防洪系统有薄弱环节,应及时加高加宽,以保证防洪需要,并在雨季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防洪材料,以备现场使用。提前安排好防洪设备和组织好防洪突击人员。
2、采坑边坡如遇大的雨情,应采取筑坝疏通等临时性措施,防止雨水淹没设备及工作面。
3、雨季施工队要保证昼夜与矿值班室保持联系,有雨情及时汇报以便防洪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尽快采取措施。
4、要准备足够的排水设备。
5、一旦发生险情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坑下人员立即撤出并汇报矿值班室同时观测判断水情在不危及人员安全时立即组织人员把设备撤离到安全地点。
②、尽快组织防洪力量沿堤坝巡视,发现薄弱环节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③、洪水暂退时期,要增设现场值班人员昼夜观测水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矿领导和值班室。
④、如遇暴雨冲刷,边坡遭到破坏,有大量雨水泄入时,要将坑下设备转移到地形较高处并加强排水和疏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