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简单
数学教案简单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8以内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巩固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运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判断8以内的数量。
3、能较仔细地进行操作,注意保持幼儿用书画面的整洁。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数字8,有目测接数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扮演小蝌蚪游进教室,并根据歌词内容表演。
二、看数字找蝌蚪。
1、教师:青蛙妈妈遇到了一件伤心的事情,它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教师:你知道每只青蛙妈妈生了几个宝宝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青蛙身上的数字说出它生了几个宝宝。
3、教师:河里游来了一群一群的蝌蚪宝宝,这群蝌蚪宝宝要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呢?先看哪边?有几个?再接着数……
4、教师:这些蝌蚪宝宝分别是哪位青蛙妈妈的孩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说出每群蝌蚪的数量,然后再将蝌蚪的数量和青蛙身上的数字进行匹配,帮助青蛙找到蝌蚪宝宝。
三、操作活动。
数一数、连一连。观察画面青蛙身上的数字,认一认是数字几,再用目册接数的方法判断画面上有几个小蝌蚪,最后用连线的方法帮蝌蚪找妈妈。
四、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情况,对画面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反思:
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解了青蛙的出生和生长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幼儿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我把快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更符合幼儿特点,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
数学教案简单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
(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理解“散点图”?
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
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
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板书:二、周期函数的概念)
3.[展示投影]练习:
(1)已知函数f(x)满足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均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f(x+T)=f(x)。
求f(x+2T),f(x+3T)
略解:f(x+2T)=f[(x+T)+T]=f(x+T)=f(x)
f(x+3T)=f[(x+2T)+T]=f(x+2T)=f(x)
本题小结,由学生完成,总结出“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数个”,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引起混淆,特指最小正周期。
(2)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周期为5的周期函数,且f(1)=20__,求f(11)
略解:f(11)=f(6+5)=f(6)=f(1+5)=f(1)=20__
(3)已知奇函数f(x)是R上的函数,且f(1)=2,f(x+3)=f(x),求f(8)
略解:f(8)=f(2+2×3)=f(2)=f(-1+3)=f(-1)=-f(1)=-2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课本P4倒数第五行——P5倒数第四行,然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展开合作交流。
2.例题讲评
例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吗?如果是,这个函数
y=f(t)是不是周期函数?
例2.图1-4(见课本)是钟摆的示意图,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y=g(t)。根据钟摆的知识,容易说明g(t+T)=g(t),其中T为钟摆摆动一周(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函数y=g(t)是周期函数。若以钟摆偏离铅垂线MN的角θ的度数为变量,根据物理知识,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也是θ的周期函数。
例3.图1-5(见课本)是水车的示意图,水车上A点到水面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假设水车5min转一圈,那么y的值每经过5min就会重复出现,因此,该函数是周期函数。
3.小组课堂作业
(1)课本P6的思考与交流
(2)(回答)今天是星期三那么7k(k∈Z)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7k(k∈Z)天前的那一天是星期几?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作业:习题1.1第1,2,3题.
2.多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1.作业:习题1.1第1,2,3题.
2.多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
板书
数学教案简单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数学教案简单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不同特征及用途进行归类;发展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
2、在活动中学会有条理的收拾、整理物品,养成学会整理的好习惯。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按标记或用途分类的基础
2、教学准备:
(1)桃子、苹果、葡萄、香蕉、西瓜、皮球、小汽车、洋娃娃、动物玩偶、青菜、茄子、玉米、胡萝卜、黄瓜、青椒、西红柿的模型多个,以及具有明显不同的大小区别
(2)小兔子头饰5个,小篮子一个,小白兔挂图一张,玩具区、水果区、蔬菜区的图示卡片各一张。《小白兔》儿歌
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来啦?(看小白兔挂图)
1、今天,兔子妈妈给了小白兔一个清单,让她去超市买一些东西回家,可是小白兔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需要大家的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2、那让我们先看看超市里有什么吧。出示物品,让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例如:又大又圆的西瓜,又细又长的黄瓜等。
3、引导幼儿按照货架上的提示对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有玩具区,水果区,蔬菜区)小朋友们,你们看,超市里面的商品摆放的太乱啦,我们先帮助售货阿姨把货物放到属于他的地方去好吗?不过售货阿姨有一个小要求:要按架子上的图示将物品进行归类。(请幼儿动手操作)还要注意按照物品的大小按从小大大的顺序排列。
4、帮小兔购物:小朋友们你们看,超市里的物品被你们摆放的好整齐呀,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兔妈妈让小兔买东西的清单吧。有两个大苹果,一串香蕉,3个胡萝卜,4把青菜。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白兔呢?请小朋友将兔妈妈需要的物品放到小篮子里。教师一边说,幼儿进行操作。
5、游戏:小朋友们,小白兔成功的帮兔妈妈买了好多东西,他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决定教小朋友一首儿歌,叫做《小白兔》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唱小白兔儿歌,学习小白兔蹦蹦跳跳。
6、活动结束。小朋友们,小白兔蹦蹦跳跳完就要回家啦,她今天因为有了小朋友的帮助非常开心,你们开心吗。在今后呢我们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让大家每天都很开心,好不好。
数学教案简单篇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数学教案简单篇6
结合了主题《在农场里》,为了提高中班孩子数数能力,尝试对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进行数数,结合"在农场里"的主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从而积累封闭式数数的不同经验,同时创设了有趣的情景,在情境中开展数学活动。
活动难点:
学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数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数小鸭的情境中,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并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2、体验帮助鸭妈妈数小鸭的快乐。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小鸭若干,(直线排列、曲线排列、呈封闭状排列)。
2、辅助材料:夹子、笔、数字等。
活动过程:
一、鸭宝宝排队游泳(价值分析: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
情境导入:暖和的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我的鸭宝宝排好了队来游泳了。
1、数数鸭宝宝(出示若干只小鸭呈一字式排列、曲线排列)
提问:数一数有几只鸭宝宝呀?
小结:嗯,你们的办法真灵,数的真快!
二、鸭宝宝花样游泳(价值分析: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情境导入:我的鸭宝宝说他们要和运动员一样来一次花样游泳了呢。刚刚它们排好队的时候,我一遍就数清楚是几只了。可他们一摆了个花样游泳的造型,我数来数去好几遍还没有数清楚,这可怎么办呀?
1、数花样游泳的鸭宝宝
提问:(1)小朋友,你们来帮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数清楚我的鸭宝宝到底有几只呢?(幼儿相互讨论商量。)
提问:(2)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里开始数的?数到哪里结束?
2、数丢了帽子的鸭宝宝
提问:
(1)可是我的鸭宝宝太顽皮了,把帽子也给丢了,现在小鸭一摸一样了,又该怎么数呢?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灵,用各种办法记住了从哪只小鸭数起,就能知道数到哪只停下来。这样不会多数也不会少数,今天多亏了你们教了我这个本领,谢谢小朋友!
3、幼儿帮忙数小鸭
情景导入:可是你们看呀,还有那么多调皮的鸭宝宝还在河里摆造型,他们长的都一模一样,我数也数不清,请你们用刚刚的好办法快来帮助我吧!
提要求:鸭妈妈还提供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你们数数,如果你需要它就用,不需要它也可以不用。
4、幼儿交流
提问
(1):你数了怎么样的鸭子宝宝?你是怎么数的?
(2)碰到一摸一样的鸭子你怎么记住的,从哪里开始的?
小结:今天你们既帮助了鸭妈妈,又让自己学到了许多数数的本领。以后当我们碰到要数的图案像圈儿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一试,数一数,这样我们数数的本领会更大。
三、鸭妈妈感谢小朋友(价值分析:体验帮助鸭妈妈的快乐。)
1、今天鸭妈妈要谢谢你们小朋友,所以要请你们去我家里做客,要感谢你们,我们一起出发吧!
活动评析:
活动的选材非常的有趣生动,孩子们非常喜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社会意识正在逐步的加强,因此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活动的目标清晰,各环节能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提问和回应也能围绕"约定"和"遵守约定"展开,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适时的回应,有效的达成了活动的目标。如:小朋友说到:"兔子不能再车上蹦蹦跳跳"时,老师便追问:"为什么兔子不能在车上蹦蹦跳跳?"小朋友纷纷说了自己的理由之后老师总结:"是呀,在车上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老师的回应归纳了孩子们的回答。又如:狮子爷爷和小动物们分别做了约定以后,老师用PPT的形式归纳总结了这些"约定",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对"约定"含义的理解。为后面遵守"约定"的环节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使幼儿在后面的活动环节中更能感受到小动物们违反了"约定"最后倒置的严重后果,知道遵守"约定"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老师在"仔细观察图片"环节上还需加大一些,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仔细观察,促使孩子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
进入活动,初始如我所愿,教学效果非常好,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双边活动很活跃,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活动已经进行了25分钟左右,所有幼儿虽然兴趣很浓,但我发现课堂纪律已有些难以掌控,而我的图片教学内容安排还有近一半没有实施。我知道,我不得不临时减少教学内容和活动程序,结果,这堂我精心准备了一个星期的图片活动课以我的不尽人意而结束。中班幼儿活动不能超过30分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节课不算是一节完整、成功的课。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难以取舍。根据我的目的,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图片。主体部分我弄了16张幻灯片,鸭子的大小、神态、颜色各不相同,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我也曾怀疑内容的过多,但面对每一张精心挑选、制作的图片,真的舍不得去掉那一张,测试了几次,觉得差不多能完成。而事实证明,幼儿的兴趣的确很浓,但由于图片的过多而导致了整体教学活动效果不佳。如果图片在8张左右,只要全面覆盖1—9数字的教学,个别数稍有侧重,完全能按意图进行,那一定是一节完美的课。这次的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我收获的却很多,尤其是:取舍是一种智慧,善于取舍,才会成功。
数学教案简单篇7
背景分析:
1、活动价值:
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看,直观的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实体世界发生了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实体的物质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儿童凭借着“数”和“形”的中介,实现着对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的认识与把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逛超市活动,逛超市买东西本身就是一项社会活动,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所买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可进一步巩固对数字字形的认识;在填写调查表的时候,孩子要动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猜测所观察到的数字的实际含义,如果猜不出来也学会了另一种学习的方法——询问;所有的前期调查准备工作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利用家长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在活动设计中体现了各领域的整合,幼儿在谈论调查表的时候用语言描述了他是如何填写调查表的及是如何获得新经验的,幼儿在设计包装袋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操作能力;
2、幼儿相关经验:
本班孩子正出于中班下学期,他们能够认识数字1——10,通过制作数字标记、数物拼板游戏知道它们的外型特征,知道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这就为本次活动中认读包装袋上的数字并猜测数字的可能含义打下基础。他们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为借助挂历等辅助物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做好铺垫。他们还初步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仅限于数字表示数量,今天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字表示天数、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电话号码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最近发展区。他们还会用印章做数卡,这又为孩子设计包装袋提供了操作基础。
活动目标:
1、观察超市食品袋上的数字,继续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字的相关经验。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调查准备:发给每个孩子一张调查表,请家长带着幼儿操作、填写。
2、物质准备:调查表、孩子买的食品盒(袋),挂历、印章、白色信封
活动过程:
一、共同交流调查表及包装盒上的数字。
1、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介绍上面的数字及其作用。
“你到超市去买什么了?你发现上面有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我发现了数字83184355,这是厂家的电话号码。”师:“你怎么知道的?”
幼:“我猜的,因为它像我们家的电话号码”)
(幼:“我找到数字20040208”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
幼:“我妈妈告诉我这是日期。”
师:“你知道是哪年哪月哪日吗?”
幼:“恩……”答不上来,
师:“有哪位小朋友知道?”
幼:“是20__年2月8日”,教师出示一份20__年的挂历,
师:“哪位小朋友来找找这个日子在哪里?”一幼儿上来找,
师:“从哪里看出这是20__年?2月在第几张?8号在哪里?”)
(幼:“我找到一个10天,这是保质期的意思。”
师:“你买的是什么?”
幼:“酸奶”。
师:“酸奶的保质期10天有多长呢?”
幼:“一个星期吧?”
师:“一个星期有几天呢?”没有声音。
幼:“是不是5天?”我又拿出挂历,请孩子们观察,
师:“一个星期中黑色表示我们上幼儿园的时间,红色表示休息日,黑色加红色,我们数数一共多少天?”
幼:“7天。”
师:“那么,我们从这挂历上数10天看是多长时间?”
幼:“是一个星期还带3天”。)
2、幼儿自由结伴,相互交流。
(幼:我这上面有32,表示3块饼干和2块夹心奶油,这是我自己猜出来的。)
3、集体讨论:你还有哪些看不懂的数字?
(幼:“我看不懂150是什么意思?”我拿过他的调查表一看,原来是150克。
师:“是表示你买的东西有150克。”
幼:“150克有多重呢?”别的孩子也来了兴趣,我请那位提问的孩子把他买的饼干给全体孩子轮流掂量了一次,孩子们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幼:“我这上面有很多数字,915231110012,是什么意思呀?”幼:“是条形码吧。”
师:“条形码,条形码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件商品都要有自己的代号,用数字来表示,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名字一样。)”
二、操作游戏:设计包装袋。“在信封上贴上一个标记,表示是什么商品,再用印章印出数字,印好了以后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幼儿操作。
三、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数字的兴趣。
活动反思:
1、数学教学整合化。课程是统整的,提供儿童领域均衡发展的机会,在数学活动中融入社会调查、语言描述、表达自己观点及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为儿童准备一个可以活跃探索以及与成人、同伴、教材互相作用的环境。在本活动中,没有教师事先备好的教材,有的是孩子与家长的前期探索经历、有的是教师提供一个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帮助下解决疑问的机会。
3、教师在语言和材料上提供支持,促进并加深加广儿童的学习。教师事前对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时间和日期是涉及较多的问题,想到用挂历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概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那么多孩子看一份挂历,看不清楚,应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台历,可便于每个孩子都能动手操作。
4、学习活动与材料是具体的、真实的,并与儿童的生活有关。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具有自然性、实用性与意义性的特点,不仅可增进儿童概念理解,而且还可以缩减儿童对数学的心理距离,不致对数学产生惧怕。
5、教师协助儿童尝试着自己做推论,并以具体操作物、图画、表格或语言来讨论并证明他们的推理。比如说在谈到“10天是多长时间时,教师先鼓励孩子进行猜测,然后提供操作物——挂历,讨论并证明他们的推理,孩子们很有兴趣。但在孩子对重量的讨论中,我在活动中的处理模糊了一些,让孩子们掂量一下150克重的商品,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提供一杆秤,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重量的理解。我想如果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可以把秤放在活动角,让孩子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