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以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计算。
(出示场景图)在动物乐园里有两只蜗牛欢欢、乐乐正在树林里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呈现:欢欢每小时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乐乐每小时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问:要知道谁爬行的时间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7.98÷4.2。
再问: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各自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吗?
谈话:它们爬行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先请大家算出欢欢爬行的时间。
学生练习后,提问: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那么,怎样求出乐乐的爬行时间呢?
引导: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交流第一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把“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相机板书:7.98÷4.2→79.8÷42)
交流第二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板书:7.98÷4.2→798÷420)
讨论:上面的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追问:这两种转化都是可以的,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在数学学习中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往往把新问题转化成会解答的旧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由此看来,转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
提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除数小数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被除数是79.8?(板书)
再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整数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除数是420?(板书)
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个竖式,算出结果,并和同学交流。
指两名学生板演,评讲并反馈选择每种解法的人数。
提问:转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为什么选择这种转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再来把7.98÷4.2竖式的转化、计算过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说明:用竖式计算环节,虽然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但结果相同。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体会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除法算式比较方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计算策略,而且经历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1.专项练习。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数点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计算,看谁能把每一道题都算对。
出示:
5.76÷1.8=7.05÷0.94=0.672÷4.2=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说明: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判断、改错、计算的同时,将估算、验算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获得良好的数感,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计算水平与能力。
4.总结计算方法。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拓展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的既快又正确。
0.12÷0.250.12÷2.50.012÷0.25
提问: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题的得数吗?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中可以出现两种算法:
①先用竖式算出第一题的商,再直接写出第二、三题的商;
②把第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使除数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数,再直接写后面两题的得数。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的思考过程,并鼓励学生在计算一些比较特殊的除法算式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比较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有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题目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进行计算。
说明:在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练习,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计算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灵活计算的学习品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计算课充满思维的张力和不断探索的活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
3.6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1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7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0.7×425×7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书p2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1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4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就得到2.5×18=较简便。
3、简算:4.8×0.257.5×104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对于小数乘法。
2、简算:
2.5×33×43.6×0.8+0.8×6.4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7.5×33×4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33.2-2.64×0.50.67×8.3+2.7×0.67-0.67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突出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把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得到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充分感知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2、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先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师交待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体验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会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或动手操作等方法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设计意图:师交代学习目标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什么,学会什么。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展开
提出活动要求: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
1、教师做示范并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必须沿着棱剪;第二:正方体的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
2、学生动手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剪得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交流剪出的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4、全班交流: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同一个正方体,剪法不同得到的展开图也不同,共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课件出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正方体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
活动二折叠
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把同桌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
1、同桌各自交换展开图,动手折一折。
2、找规律。(课件出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师:观察这11种展开图,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预设
生1:有6种中间是4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1个正方形,形状不同。
生2:有3种中间是3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2个和1个正方形。
生3:有1种中间是2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2个正方形。
生4:有1种两行各有3个正方形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教师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3.思考题: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四、课堂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x+5=543×2.1+2x=13.40.3x÷2=9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学共()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
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
另一种:2.4x=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3、练习13(4、6、7题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四、作业:练习十三(5—10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
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重点:
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视频,谈感受。
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视频。看后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发现次品。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身边有哪些次品?和同学交流。
今天我们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观一样,质量不同,或轻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书:找)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题。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
数一数,掂一掂,摇一摇等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两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扬。
3、华罗庚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这正和华罗庚思想不谋而合,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研究2瓶
师: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需要几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书做好记录:2次(1,1)
2.讨论3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生叙述称球的过程。板书记录: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个空间可以利用,这样节省次数。 生将探究结果填入导学案中。
3.研究4-8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几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小圆片动手操作,并记录在导学案中。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把待测物品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点汇报8瓶的设计方案。
(1)师引导学生:比较3、4种分法,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2)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待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书:把待测物品分3份。
(3)师:比较1、2、3种分法,讨论为什么同样分3份,为什么第3种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板书: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
5.研究9瓶
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直接说出次数,小组验证。
活动4【练习】拓展提高,优化方案
1.运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几次能找到次品?
2.举一反三: 从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导学案上完成。
3.发散思维:有2187瓶矿泉水,其中218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课前活动:
1、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理解并熟练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况写在作业本上。
本章知识点:
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2的倍数特征
4、奇数、偶数的概念
5、5的倍数特征
6、3的倍数特征
7、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区别
复习提纲:
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完因数和倍数这章知识,老师这有两个问题想考考你们,看谁的反应快,你们愿不愿意?
师: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描述一下4这个数吗?
(4是自然数,合数、偶数,是8的因数,4是2的倍数)
师:你又能描述一下5吗?
(5是奇数,是10的质因数)
小结:同学们很聪明!不过,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第二步:发放复习提纲,布置复习任务
1、发放提纲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复习,回顾旧知识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这些题,如何回答?怎样举例?考虑之后就可以在组内交流。
第四步:合作学习、质疑问难
1、合作交流学习
2、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展示交流,师适时补充点拔
1、展示汇报
2、师适时点拔,补充(老师也做了相应的整理,我们一起看看板书)
第六步:知识巩固、拓展训练
技能训练题:
1、按要求填数,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质数合数偶数奇数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既是合数又是奇数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2)1是奇数也是质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质数没有因数,合数有无数个因数。()
(5)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我的手机号码是:ABCDEFGHIJK,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
A——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最小的奇数的3倍()
C——5的最小倍数()
D——比最小的质数大5()
E——8的最大因数()
F——3的最小倍数()
G——最小的偶数()
H——最小的偶数()
I——2和5之间的奇数()
J——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
K——比最小的合数小1()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__
第七步: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说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们刚才破译出了老师的手机号码,下来可以拨打我的号码,老师随叫随到,可以帮助你,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板书:
因数与倍数
a×b=c(a≠0,b≠0),
数的意义a和b就是c的因数,
c就是a和b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求一个数的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和倍数的方法
2、求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的倍数特征
2、奇、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倍数,这样的数就是2、5、3的倍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质数和合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引导操作:出示一张7等份的纸,让学生涂一涂,用它表示一个分数。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提问:如果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样解决?
3.引导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想一想;整数除法也有类似的规律吗?
5.填一填,验证猜想。
1÷41×1/4
7÷37×1/3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26页试一试。
2.指导完成26页练一练的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预习:27~28分数除法(二)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4/7÷2=4/7×1/2=2/7
4/7÷3=4/7×1/3=4/21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2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画片”。
西游记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八戒遇到了一道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么?大屏幕展示图片,指名读。
1.3张大小一样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呢?
2.估一估: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一张完整的饼吗?
3.请你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帮他们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平均分3张饼
1.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2.动手操作:用3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汇报交流:
A方案:一个一个分。边说边演示分的方法及过程。
为什么是3
/
4呢?
B方案:三个叠放分。还是3
/
4
4.大屏幕展示三种分法的动态图
小结:两种分法虽然不同,但分的结果相同,每人分得了3
/
4张饼,这和我们估计的每人分得的饼少于1张是一致的。
活动二平均分9张饼
1.出示课件:猪八戒吃了一张饼的3
/
4,没有吃饱,就让悟空再弄几张饼,悟空就去其他地方又化斋来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张?”
2.师: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
3.估一估: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__约得到多少饼呢?
4.动手操作:组长拿出9张圆片,小组同学合作,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交流:
A方案:一个一个分
B方案:9个叠放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了9
/
4。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是9
/
4呢?问:9个1
/
4是多少?
C方案:先拿8个分,每人2个,剩下的1个平均分成4份,每人即2+1/4(板书)
师:2和1
/
4合起来就是二又四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生齐读两遍。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像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板书:带分数)介绍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并强调带分数的书写格式。
6.分数的分类:
师: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子比分母小师: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像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板书:真分数)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真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比分母小)其实真分数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生2:分子比分母大师: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像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板书:假分数)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比分母大)
说明像8
/
8……这样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也是假分数。象8
/
8这种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1
刚才分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9
/
4和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象9
/
4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这样的分数:二又四分之一
其实带分数是某些假分数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
把所有的分数分类,可以分为几类?(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写出一个分数,小组内介绍相关知识。
(1)7
/
8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1。
(2)以8为分母,还可以写出哪些真分数?1
/
8;2
/
8;3
/
8;4
/
8;5
/
8;6
/
8;
(3)以8为分母,以8为分母,一共有几个真分数?最小的真分数是谁?的真分数是谁?
(4)以8为分母的假分数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无数个)其中最小的假分数是谁?
(5)以8为分母最小的带分数是多少?
从同学们积极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的一定很棒!下面我们到指挥刀去参加一个闯关游戏好么?记住自己每回答一次问题就可以加一分。
2智慧岛闯关
第一关、根据成语说出分数,再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①半信半疑()
②是一举两得()
③十拿九稳()
④七上八下()
第二关、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四分之七表示什么?一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第三关、如图,在上面的()里填上真分数或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
数轴上有0、1、2、3、4、三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二、三分之八、三分之十
需要填三分之一、三分之五、三分之六、二又三分之二、三分之九、三又三分之一
用这些分数跟1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关、议一议
1、当x()y时,x/y表示一个真分数;
当x()y时,x/y表示一个假分数。
四、自我总结,回顾收获
1、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四关,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新朋友有哪些特点吗?
2、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3、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吗?(1
/
100的天才+99
/
100的努力=100
/
100的成功)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大的收获,有更优异的表现。
五、分层作业、课堂延伸
奋进小队:书中1、2、3题;
1、看图写分数。
2、以5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
互助小队:能力培养3、4、5题;
26页—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
26页—4、啄木鸟医生。
26页—5、填一填。
雄鹰小队:
①课外补充题;
②用16开的纸设计一张跟分数有关的数学小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分饼。
1、讲故事引入。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工得四分之三张饼。
师画图进行讲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
(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a)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
b)(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
c)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5、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
2、师板书概念: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独立完成,重点用带分数表示。
自己写,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说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四)总结。
谁能把上完今天这节课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课题:分饼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X+10=50
x+a=50+a50+a-a=50+a-a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6
教学内容:
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3.45212.71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业: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