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网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时,我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我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有的说;“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有的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等等。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这篇课文比较适合训练学生复述,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我让他们看着画面复述课文,还让他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我还建议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外古代神话故事,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这节课,我觉得也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如课件作用、教师范读等,但可能我朗读基调把握得不够好,学生朗读还不够精彩。神奇的感觉读得不够。还有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对句式“盘古的身体部分变成了怎么样的什么?“渗透不够,且前后事物的联系渗透不够,后面学生的想象虽然不错,但是有些同学只说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有些同学想象就不够合理。下次教学我就要注意到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3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说目标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另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还鼓励学生通过感悟朗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

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

1、注重朗读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顺。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然后我通过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难读的生字并巩固。

(2)读懂。学生在回答我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时,找到的句子都是在2-4自然段出现过的,我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明白2-4自然段是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一个部分,教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的方法。

(3)读好。在朗读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句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配上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注重个体感受。

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第四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配乐朗读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说出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我再鼓励激发,让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还设计了对盘古说句话这样一个环节。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

3、注重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第四段中,通过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

以上是我对《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粗浅认识和设计意图,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39;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彤、陪”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彤、霞、陪、趁”,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彤、趁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背诵课文。

4、质疑探究

5、自悟自得

四、完成练习

完成导学单中的一至三题。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一)有感情背诵课文。

(二)交流以下问题

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太阳还能做那些好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这第二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

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二、班级展示

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

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

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完成导学单中的四至六题。

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美,在读中想象诗意的美,在读中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葡萄成长的快乐,并通过朗读把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2、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扮演葡萄叶和葡萄的情境对话中,在由仿写葡萄叶上升到仿写梦想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

3、巧用暗示,让学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树》的歌曲,暗示成长的快乐;教师范读第二小节并描述图画,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升华认识等,都能让学生听有所得,读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品味诗句的美,体会诗意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的美,感受成长的快乐。

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词典,了解“酿造”在词典中的意思。

启动课堂:

播放歌曲《小松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

由小松树快乐成长引出葡萄叶的梦。→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先读读词语,再读读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葡萄叶的梦是什么?

2、交流: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是什么?②作者用哪句话表示这个意思?

3、品读诗句: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酿造”一词。→读读诗句。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价点拨→引读。

3、交流:你为什么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的叶片,是。

五、学习第二小节:

1、配乐范读:激发学生想象、朗读的兴趣。

2、自由读。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闻到什么?

3、交流、创设情境对话,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比赛朗读→指名读。

5、创设情境:葡萄和葡萄叶会说些什么?

六、学习第三、四小节:

1、引读第三小节,摘一颗葡萄给你尝尝,你觉得怎么样?

2、在学生的赞美中,引出第四小节。

3、质疑:为什么葡萄叶悄悄地笑了,流出开心的泪了?

4、在组织学生解疑中,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七、巩固、发散:

1、背诵喜欢的小节。

2、写写自然界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树、鲜花……的梦想,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梦想。

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伴随着梦想快乐成长。

八、推荐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3、从课外书中,读一首喜欢的诗歌。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6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识变化,对比质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语如“文静”“忧郁”“微笑着面对生活”等进行概括。)

2、出示词语“忧郁”,问:“忧郁”是什么意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英子很“忧郁”?

3、出示句子,交流体会。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哪几个词语给你印象最深?(相机在“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等词语下加着重号。)

b、去掉这几个词语,在表达上和原句有什么不同?(显示不出英子强烈的自卑心理)该怎么读好这几句话呢?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英子的自卑?

(2)“轮到英子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此刻,英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为什么“犹豫”?哪些词语表现了英子的“犹豫”?

4、指导朗读。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5、省略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赵秦蔺殿颅斋奉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

教学流程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蔺相如瑕斑宫殿头颅斋戒弄僵

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

(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

(3)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

(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⑵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①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

(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品味“只好”

①理解“只好”的意思;

②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三句对话。

(5)故事的结果怎样?(板书:归赵。)

蔺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秦之所以x下令放蔺相如回国,是因为。

(五)学生参照板书复述完璧归赵经过。

(六)作业:课外阅读《湎池会》、《将相如》。

板书设计13完璧归赵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

蔺相如理直气壮,誓与共存智勇双全

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本课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清楚地认识故事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默读重点段,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品词析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1、读下面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块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9

《春的消息》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情感的特点,采用“寻找春天——欣赏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的教学思路。首先以“寻春启示”为导入,激起寻找春天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初步读文,从整体欣赏春天的美;然后在不断的品读中引导孩子们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喜悦之情,感悟春天的美丽,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在拓展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让课堂无限延伸,让孩子们在课后还能去寻找春的消息。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摇绿、漂白等重点词语,感受春的美好及孩子们的喜悦之情。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

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孩子们看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我们听说过寻人启示,寻物启示,你听说过寻春启示吗?(出示寻春启示)

寻春启示

春姑娘,在冬爷爷走后悄悄来到人间,身穿花衣服,走到哪,哪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你看见春姑娘了吗?如果有她的消息,马上与我联系。谢谢。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上我的忙,你有春的消息吗?(学生试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感谢同学们给我带来这么多春的消息,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诗中继续寻找《春的消息》。(齐读课题)

二、欣赏春天—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小节收到了春的消息,用笔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画)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春的消息,嫩绿的枝条、青青的小草、鲜艳的花朵、美丽的蝴蝶、清澈的溪水、雪白的鸭子,看来,春天真的已经来到,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跟随教师读)

三、感受春天—品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中理解“摇绿”、“漂白”用词的精妙,感受春天的美。

指导朗读:春风春水,绿树白鸭,多么美丽的春景啊!这是我们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啊!

第二小节:

这么美的春天,想不想出去玩?那就让我们换上春装,出发吧!(投影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边读边悟。)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孩子们在树林里、山冈上跑得多欢哪,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

第三、四、五小节: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孩子们到底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第六小节:

在学生谈体会时,引导学生抓住“牵引”“爱怜”体会对蝴蝶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带着对蝴蝶的爱读一读这一小节。

第七小节:

指导学生谈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禁不住”、“雀跃”体会孩子的快乐心情。

指导朗读:那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第八小节:

春天的田野,到处充满春的气息,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看,孩子们又在干什么?(读第五小节)

在春天的田野上玩,多有趣啊!谁能将这三小节美美地读一遍,让我们也来分享孩子的快乐!

第九小节:

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看来,你们都是用心在读书,用心去感受,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验!是啊!畅游在春的原野,看蝴蝶飞舞、雏菊绽放、枝头吐绿,听溪流歌唱,和它奔跑,多惬意啊!就连走累了,也是一种享受,(投影出示,学生读)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瘙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从这个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春天的消息)

四、赞美春天—拓展延伸

我知道同学们课下收到了很多春的消息,那么,拿出笔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学生书写)

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总:是啊!走进春天,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春天就是如此美丽。

五、作业

1、继续寻找春的消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0

《班长的苦恼》

教学要求:

1、认识两个生字,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等词语。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4、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小干部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小干部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具准备:

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1、板书:苦恼 读词语,理解词语:苦恼—苦闷(痛苦烦恼) 那么,谁会有苦恼呢?

2、同学们,你有什么苦恼吗?(学生自由发言)

3、你们知道班长有什么苦恼吗?(学生自由发言) 请班长来讲一讲他的苦恼。

4、诗人柯岩也写过一首叙事诗《班长的苦恼》,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他的作品。 补充完整课题: 8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位班长有什么苦恼?)

2、这首诗中的班长,究竟有什么苦恼呢?默读整首诗,交流。

板书:整个中队不约而同与之绝交

3、为什么全班同学都会一起与这位班长绝交呢?指名分节读这首诗,交流。

4、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板书: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5、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三、语言拓展。

1、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并且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这样做,才能使集体更有凝聚力,让我们学习得更快乐!

四、布置作业

询问一下你身边的人的苦恼,然后想办法帮他解决。

板书设计:

班长的苦恼

——整个中队不约而同与之绝交

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读“干燥、暮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能用你喜欢的词语形容一下鲜花吗?我们都知道鲜花可以欣赏,但是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花钟》。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启发学生对课题提问)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问题,并且在提问过程中带领学生有意识的进行问题归类。

三、自主朗读,解答问题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大声朗读课文。朗读要求: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找到答案就在旁边标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老师来考考你们。

(1)出示生字认读自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词语认读自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3.就初读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答案。

四、指导难写、易错字(醒嫩强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朗读感悟。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吗?

(1)出示喇叭花图片,说一说像什么?怎么吹喇叭?

(2)体会一下喇叭花开时的高兴心情,感悟拟人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3)出示蔷薇花,对比体会“蔷薇花开了”和“艳丽的&39;蔷薇绽开了笑脸”两种不同句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4)感受课文不同句式的表达方式,把自己融入到鲜花之中去,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同法学习其他花开放的句子。

2.过度: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1)梳理原因:

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②开花时间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2)理解花开不同时的原因。

3.制作花钟

三、梳理总结

植物学家平日里细心观察发现了花开不同时这一有趣现象,并且利用这种现象制作出了花钟,你想认识一下这位植物学家吗?出示植物学家的图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细心,有创意,多联系)

板书设计

发现?----------------(不同的花不同时间开放)

研究?-----------------(为什么会不同时间开放)

利用?-----------------(制作花钟,知道大致时间)

3.课后反思

《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思路清晰的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向我们说明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问题导学阅读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联系多思考的习惯。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在朗读中感悟不同的词语、不同的句式带来不同的感受,而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课程一开始,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对课题质疑。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能力都不是很高,如果让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全文进行质疑,学生未免有点摸不到头脑,很可能提出一些不相关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我设计的是对课题进行质疑,范围一下子缩小了,而且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提出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花钟,花钟里都有什么花”等等,把这堂课的门槛设置的低一些更适合我们的学生接受。然后就是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思考找出答案。这样通过问一问,找一找,答一答,学生理解课文就很容易了。之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反复朗读,加动作,加表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花开的魅力,通过比较“蔷薇花开了”和“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等一些不同句式,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农村的学生平日里这种朗读训练并不是很多,他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不懂得如何融入到课文中去,如果不融入到课文,那么理解课文就是机械式的,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依旧会把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列为重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学与老师引导的教这一互动关系,因为害怕放手太多导致会不按我的教学设计发展,所以依旧显得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二在学生质疑课题的时候,因为害怕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所以给学生们提问题的时间很短。如何处理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是我以后需要多学习研究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萝、卜、愁、沾、晾”五个生字,正确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4.尝试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梳理问题)

2.教师谈话:这些问题老师也想知道,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的童话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课文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胡萝卜、发愁、沾到、晾尿布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4.接下来的故事会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阅读,进行猜想。

1.通过初读,我们知道了胡萝卜先生每天为刮胡子而发愁。你能说说“发愁”是什么意思吗?借机理解“发愁”。

2.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得刮胡子,结果漏掉了一根胡子。结果这根胡子变得怎样了?读2—4自然段,和同桌说一说。

3.默读5—8自然段,想一想,小男孩用这根长胡子做什么?想象一下小男孩的心情。

4.当胡萝卜先生路过鸟太太的家时,会发生什么事?请大胆的猜想,全班交流。

5.故事还没有结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先自己想,然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6.全班交流。说说:你在什么地方做了预测?你为什么这样想?

7.听老师续讲故事,看看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你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8.最后,胡萝卜先生还会为他的胡子发愁吗?

9.说一说,原文中的故事你想到了吗?我们有的同学虽然想的和文中不一样,但是有理有据,这样的预测也是对的。

四、归纳方法,拓展延伸

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你认为预测应该注意到什么?

2.归纳,总结:(1)依据内容和生活常识来预测。(2)预测要有依据。(3)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基本内容不同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预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3.拓展练习:读题目,猜猜可能写了些什么?

《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

五、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1.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能大胆预测,合理预测,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小小故事王。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并能上台表演。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阿凡提结清帐目的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阿凡提的故事

2.准备表演的道具。(裤腰带、钱袋、头饰)

3.录音机

4.做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你们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看大家了,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2.播放动画片片头

3.那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阿凡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理解饭钱的含义

1.释题:什么叫饭钱?

师:对了,吃了饭就要付饭钱。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分小节朗读课文。

2.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

三.紧扣“饭钱”体会人物的性格

师:吃了饭菜的香味需要付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呢?小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这里巴依不仅要穷人付钱而且如果不付钱,还要————你觉得巴依是个怎样的人?

●蛮不讲理/贪婪/爱财如命/欺诈穷人……

面对欺诈穷人的巴依,穷人是如何的呢?读读文中描写穷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无奈/可怜/孤立无助/束手无策/

法官卡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读第五节。

(1)卡子是个怎样的人?

●巴结富人欺压穷人

(2)“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迫:急迫急迫得不能在等待。(语素分析法查字典)

◎谁能来读一读迫不及待的语气。指名——竞赛——齐读

那卡子对穷人和富人态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用着重号点出不同的态度)

可见卡子是站在富人这一边的,他与富人狼狈为奸。在对于吃饭菜香味的问题上,卡子和巴依都认为是要付钱的。

四.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1.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自读课文6——9小节找找答案

●听钱的声音(重点朗读,请学生划出动词,上台表演)

2.小组内讨论:这种方法妙不妙,巧妙在哪里?

●穷人不损失一分钱,就能把帐结清了

●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说法,吃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那么听了钱袋的声音也要付钱。

○这就是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来对付穷人。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的/充满智慧的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小组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听,然后说一说,他们是否读出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气。(两组左右)

●恳求:诚恳地请求—————求,肯不肯帮忙

爽快:————你说吧

无奈———哎(拖长音)、站了一站

大摇大摆(作动作)

小结:读好人物的语气,不仅要读好提示语,更重要的是读好那些表达提示语的词语。

3.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我相信这回你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自己再读课文。

4.齐读:念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动作边读。

六.小结

1、(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的巴依和…、、卡子,帮助了…、、的穷人

2.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清楚,安排也比较合理,但是,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续编故事没有上,比较遗憾,可见,上课时教学环节抓得还是不够紧凑,耽误了时间。

2、朗读比较欠缺,读得不够多,尤其是分散地读,比较少,以后还应该增加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多读,精读。

3、字词的教学也要重视,因为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能理解,能听懂,会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千万不能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5

《美丽的槐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

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gǎng jiān zī bàn xián

岗 肩 滋 拌 咸

(山岗)(并肩)(滋味)(搅拌)(咸味)

yóu chǎo zhī má liào

油 炒 芝 麻 料

(油菜)(炒饭)(芝麻)(麻木)(材料)

词语:

如:白茫茫 美滋滋 清亮清亮

白生生 甜丝丝 大大咧咧

香喷喷 披散 瑞雪

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

瑞雪:应时的好雪。

披散:(头发)散着下垂。

清亮清亮:清澈。

清香:清淡的香味。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

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16

《山里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健()登()渴()盆()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

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

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

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一()野花()一()凉茶()

一()鸟叫()一()客人()

一()动物园()一()翠竹林()

五、教后记

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第2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

(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六、教后记

5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