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
教案应该突出教学重难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方便大家写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超市大买场图、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明天是双休日,今天老师准备下班之后到超市里买一些东西,送给福利园的小朋友。那么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华联吉买盛、大润发、家乐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出示家乐福)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大家想不想去买东西啊?
〔利用书本上的大买场这一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
点击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师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1)342是3个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交流算法的思路,还让学生进行了互相学习。〕
2.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你们看小巧的计算方法和一样,只是写的过程不一样。(出示)
342=□340=□32=□□+□=□
3.师:谁能够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个别学生复述)那么谁的方法最好?
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优劣。〕
4.小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这种算法的好处是描述形式的直观,使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面的竖式计算和口算奠定基础〕
5.模仿练习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
716=117=233=
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328=958=686=
三、学习竖式
1.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算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交流汇报。)
〔在学生理解乘法的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书自学,更好的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伸展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2.小结:小丁丁他们使用了能够表现思考过程和计算步骤的竖式形式,但是我们在列竖式时,都会把中间环节省略。
绍竖式一般写法
(1)一般把多位数的数放在上面。
(2)注意数位对齐。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相应位置上。
3.模仿练习
书上17页练一练
四、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组内互相交流)
〔通过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4
电子备课表
课题(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年级(班级)三年级科目数学上/下册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与方法训练学生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路线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出示例4主题图。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请用八个方位说明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通过刚才对行进路线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板
书
设
计解决问题
行进中以一个地点作为中心来观察其它物体的位置。
(观察点不同,同一物体方向也就不同。)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通过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会根据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的关系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能灵活的运用验算的方法计算出被除数、除数。
重点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当余数比除数小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练习一
师:“分析题意,平均分我们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忆一下,除法竖式计算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骤是①商②乘③减④落。”
练习二、练一练
师:“做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完成下列竖式。”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列式并尝试计算。”
师:“个位上的0是怎么来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个位上不够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没有0的话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师:“生③在商0之后没有和3相乘,他这样做对不对?”
生①:“不对,做除法的步骤是①商②乘③减④落,这样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和刚才的一样。”
生③:“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任何数减去0等于它本身。”所以第三种方法更为简便。
小结: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师:“下列三种做法中,你认为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生①:“第一个一看就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
生②:“我列竖式计算得到:94÷4=23……2”
小结:检查除法计算时,首先看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当余数比除数小时,除了通过竖式重新计算以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①:“因为23×4+2=94,所以94÷4=23……2是对的。”
生②:“因为24×4+2=98,所以94÷4=24……2是错的。”
小结:当余数比除数小时,可以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来验算。
三、课内练习
练一练
师:完成下列竖式,
师:说说(3)(4)两题商末尾的0是怎么来的。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计算并验算
师:“说说验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师:“任选两题,计算并验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师:“如何求被除数?”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想一想,下列各数该怎样求?
师:“第一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谁乘9的结果离83最近。”
生②:“想谁乘9等于81。”
师:“81是怎么来的?”
生:“用被除数83减去余数2。”
师:“因此,求除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结果除以商来得到。”
师:“第二题除了列竖式外,还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结果除以除数。”
师:“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经过自己的努力,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奖学金,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拿着这些奖学金准备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吧!”
师:“完成下列三题,并说说你是怎么验算的。”
四、课后小结
本课小结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补充题
⑴被除数+除数×商=96,被除数=()
⑵把8、79、7、9四个数填入括号里,使算式成立。
()÷()=()……()
练习册第28、29、30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6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63-28=15+40=28+41=
800+500=90-36=52-19=500+700=
6000-4000=1500-800=
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910-680
520-290270+560
300+290970-150
1000-180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250-150○200
380+280○720530―210○290
1000-600○300620+270○670+220
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540+180=
640-250=630+250=
720-170=420+370=
930-550=420+380=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7
1、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2、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3、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4、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
5、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6、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7、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8、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
9、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
10、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为下面学习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提出问题:坐碰碰车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20×3=
提出问题:要怎样计算呢?
预设1: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
预设2: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
提出问题:那200×3=多少呢?
预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提出问题: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呢?
预设1:12+12+12=36。
预设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预设3:用3乘2等于6写在个位,1乘3等于3写在十位,就是36。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3写到十位上呢?
预设:因为1表示1个十,1个十乘3就是3个十。
提出问题:想一想,12×4=应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2乘4等于8写到个位上,1乘4等于4写到十位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
1.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多少钱?
3.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预设2: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乘一位数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理清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9
一、填空题。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605×5的积的中间有()个0。
3、一个因数是104,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203×5×0的积是()。
5、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2×3×4×5×0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
2、0×9+8=17 ()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三位数。 ()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8、计算1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
9、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三、竖式计算。
238×4=630×7=617×8=
209×5=123×5=201×3=
306×7=210×5=
四、解决问题。
1、每名同学发5本练习本,三年级一班有32名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
2、一丛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虫,一只七星瓢虫每天吃103只蚜虫,6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完这些蚜虫吗?
3、小宁每分钟能打字192个,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钟能打完吗?
4、张村计划挖一条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租6辆汽车够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0
一、快乐ABC。
1、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
A、5克
B、5千克
C、5吨
2、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还差()米是1000米。
A、200
B、600
C、800
3、体育课上,小华跑了100米用了()
A、1小时
B、17秒
C、10分钟
二、计算。
1、68厘米-9厘米=()厘米
8千米2=()千米
35秒+17秒=()秒
2厘米-12毫米=()毫米
5吨500千克-500千克=()吨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658+276700-537604-197438+562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__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4
算的活算得巧
我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例1计算6+5=7+9=
解计算6+5时,可以把6换成5+1,所以5+6=5+5+1=11,
计算7+9时,可以把7换成1+6,所以7+9=1+9+6=16.
练习1 3+8=6+9=9+8=4+5=
例2计算15-8=14-9=
解计算15-8时可以这样想:15可以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10+5-7=10-8+5=7.
计算14-9时,可以这样想:14可以分成10和4,10-9=1,1+4=5,所以14-9=10+4-9=10-9+4=5.
练习2 16-8=12-3=11-4=15-7=
例3计算2+7+8=16-7-6=
解计算2+7+8时,可以把7与8交换的加顺序,先加8,再加7,就变成2+8+7,2+8=10,10+7=17。所以2+7+8=2+8+7=10+7=17
计算16-7-6时,可以把16-6=10,然后再减去7,使计算简便。16-7-6=16-6-7=10-7=3
练习3 1+8+9=4+2+8=14-8-4=11-2-1=
例4 62+27-32+23=28+36+24+12=
解62+27-32+23 28+36+24+12
=(62-32)+(27+23)=(28+12)+(36+24)
=30+50=80=40+60=100
练习4 63+27-23+33
例5 34-30+44-40+64-60=
解仔细观察34-30=4,44-40=4,64-60=4,所以
34-30+44-40+64-60
=(34-30)+(44-40)+(64-60)
=4+4+4
=12
练习5 6-5+4-3+2-1 100-99+98-97+96-95+94-93
例6 1+3+5+7+9=1+2+3+4+5+6+7+8+9=
解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各个加数,可以发现1+9=10,3+7=10,这样可以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因此1+3+5+7+9=(1+9)+(3+7)+5=25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45
练习6 2+4+6+8+10 2+7+3+5+8
三.达标测试
1、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有快又好.
9+4=10-9=
8+18=23-18=
75+26=12-8=
2、口算下面各题.
2+5+5=16-4-6=
28+14+12=37-15-7=
3、计算:
30+68-18+20 28+5+32+25 4、计算:
96-95+94-93+92-91 5、计算:
5+4+9+5+6+1 4+19+21+16+28+12
四.家庭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7+9=14+23+6=
25-3-5=81-7+9=
2、计算:
34-30+24-20+48-44 3、计算:
4+6+8+10+12+14+16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研究面积比较的多种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方格纸、硬币、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游戏引入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动手实践,感知面的概念
1、物体表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鼓掌时两手掌接触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请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师:谁来演示一下?好谁再来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在哪了?
(让学生演示)
师:好,现在请你摸一摸你铅笔盒盖的表面,再请你摸一摸你课桌的桌面在哪了?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物体的表面)
师:刚刚我们摸了这么多其实摸得都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封闭图形,理解大小
师:好,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图形。请你用彩笔涂涂图形的表面,男生给图一涂色,女生给图二涂色。现在开始!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图形?
(将男、女同学代表的图形展示)
师:老师刚刚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较快,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图形有大有小。(板书:图形大小)
师:那物体表面呢?请你看看你铅笔盒盖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也有大有小。
师:那如果老师把这条线去掉行吗?你还能画出这个图形的面吗?为什么?
师: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那好,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什么是面积。
(引出课题)
三、动手实践,学会比较面积的多种方法
师:那么我们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手掌的什么?
师:现在请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右手手掌的面积比一比。谁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手掌的面积大
师: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板书:看)
师: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积比,你还看得出来吗?
(请两位同学举起手来演示)
师:你们看得出来谁的手掌面积大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同桌之间想想办法。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
(让学生上前演示)
师:哦,他们是把手掌怎么样?(板书:重叠)最后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
师:好,老师现在手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一个是……?你看得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吗?那这样重叠比呢?
师:那好我们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你们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现在开始讨论。
师:好,停!哪组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想到的办法?(学生上前演示)
1、摆硬币:你是用的什么来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币的哪?
好,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9个硬币的面积之和。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10个硬币的面积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2、拼摆法:用小正方形。
总结:通过我们同学自己的思考想出了这么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你会不会比较面积的大小了呢?
师:那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道题。
四、课堂练习,深化认知
1、说一说那个图形的面积大,那个图形的面积小?
2、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
我们画的这三个图形是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
总结:所以我们就知道面积只与面的大小有关,与形状无关。
4、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1、观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重叠法
封闭图形3、数格子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篇16
一、我会填,要数细心我第一。
1、一年有()个月,第三季度的月份是(),共有()天。平年全年有()天。
2、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3、淘气从13:50到学校,也就是下午()时()分。16:30放学回家,下午他一共待在学校为()时()分钟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5、一台冰箱1200元,王爷爷买了一台电冰箱。先付500元,余下部分每月付260元,()月能全部付清。
二、我有火眼金睛,我来判断。
1、长方形的一条长加上一条宽的长度,正好是这个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3、3件上衣和4条裤子搭配成一套衣服,共有7种搭配方法()
4、2504积的末尾有1个0。()
5、奇思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